“这话说得,我的错我的错,我当和卢醒值之间打辩论赛了。”</p>
晏殊玉白眼:“嘁,你够资格打辩论赛”</p>
乐遥一副讨教模样:“那打辩论赛要什么资格”</p>
邹旭辉啪地打个响指:“诶,这个晏殊玉有发言权,最近不正好有那个什么书社圈辩论赛嘛,晏殊玉就在书社圈呢。”</p>
乐遥惊讶说到:“班长是书社圈的呀,那班长给说说这个热闹。”</p>
晏殊玉略有狐疑:“你……你是不是书社圈有认识的人呀”</p>
乐遥一脸遗憾:“是有认识的呀,不过接触不多呢。关系一般,他们不带我凑这个热闹。”</p>
她拧着眉头想了想,不过没想到什么联系的地方也就不以为意了,倒是说起书社圈辩论赛,有些兴奋的参与感和掌故独知的轻快感。</p>
话题衔接上了。</p>
晏殊玉毫无戒心地在两个书社圈粉丝面前传述自己的所知。</p>
——</p>
党内无派,千奇百怪。</p>
事实上,无论在哪里总有那么些人喜欢搞小圈子,或者是班上那些安分与非分的学子,或者是书社圈那些有的或没的的身份认同。</p>
尤其是被某些人煽风点火之后,常见的就是因为一些有的没的问题发生争吵。</p>
自打李理钊将传递教学的模式搬到书社圈,延续了好几场活动以后,荐书会逐渐也开始变了味。</p>
不是每一个故事角色都会被人欣赏,即便当事人在解读的时候如何妙语连珠、偷天换柱,或者仅仅是代表自己的经验与视野。</p>
但听到另一个人的耳朵里,无端会让人产生强词夺理的印象。</p>
如果仅限在对书面人物的解读上,那倒是一件妙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