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几步,太后顿时又觉得清醒了。
“你一回来就大张旗鼓的册封太子,可谓是狠狠打了朝中那帮老将的脸,他们不会这么轻易就善罢甘休的。”
“朕已经想到应对之策。”
太后坐在塌上,对着扶苏郑重其事的问:
“这册封太子,是否太过仓促了些?哀家原本以为,这立嗣子,不过是你和已故王相做的暂时交易。”
“并非权宜之计。先王相深有远见,否则也不会让王氏一族都对朕誓死效忠。”
“这……王氏和蒙氏,到底哪个更忠呢?”
“王氏忠于朕,蒙氏终于帝国。”
“有什么区别吗?”
“如果如今继位的不是朕,王氏必定隐退,但蒙氏不会。蒙氏一族确实赤胆忠心,不过这兄弟二人都是心存气节之人,遇到大事,会作出利于帝国的选择。”
芈兰听了,只是点了点头。
“这太子,还是拜的太过仓促了。你比谁都清楚,先帝为何先册封太子后册封皇后,甚至于,朕的皇后之位本身无关紧要。国不可无君,但不可无后。”
“先帝膝下十八子,自然是想要选择能够继承大统的人,朕从前在先帝眼中是不合格的继承人。”
太后听了,自然笑了。
“曜不过十四岁的孩子,你怎么知道,他日后一定能挑得起这胆子呢。”
“身为嫡长子,挑不动也得挑。”
“你已经让他身陷棋局,他这太子,本身就是牵制王氏一族的。他明白你的用意吗?”
扶苏一脸为难。
“朕不知道。”
皇帝坐了一会儿,想要起身离开了。
“朕想先告退了。”
“且慢——陛下打算如何处置丞相?”
“母君是打算保他?”
“冯去疾身后,可是冯氏一族。武信侯尚在,以他在咸阳城的威信……”
“朕明白。冯氏也是军功起家,其貌鞅鞅,实则心不服朕。”
“冯氏不比王氏差,与其团结王氏,不如拉拢冯氏。”
“可冯氏太嚣张了,就像是一匹烈马,朕难以驾驭。相比之下,王氏族人大多都性情温和。”
“你是看重人家老实,可以信任。须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此一时,彼一时吧。朕在天下没有建立大的功业,四海之中的朝臣都是看着冯去疾的脸色才决定要不要为朕效忠。”
“那你觉得,你今日为了一时之气除了冯去疾,其他大臣还会像往日那般对你露出恭顺之色吗。”
“朕另有打算。”
“蒙氏一族虽然盛名在外,但是并不擅于笼络人心。你除掉冯氏,朝中反而失和,蒙氏独大,诸臣更加不服。”
“朕手中,还有许多张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