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背书记忆远比不上这个叫秦邵的青年,内心已经同意他可以忙时读半天书。
他们家情况特别,只有他一个人年纪大些,还是一家之主,还需种田养家,他又不是不识人间烟火,自然要变通一二。
《论语》11705字,《孟子》38125字。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字数都也不算少。
为避免太过于招摇,除了前面字数少的书,秦邵展示一天背完的能力。
其他书他都采用两三天背完的方式展示给祝老头。
其实那些内容,只要他读过就过目不忘,并且释义很快明了。
祝老头对他很满意,不再管他后半日种田的事情。
秦邵也不是说真的喜欢种田,非要去田地那边跑。
主要是那帮种田人还没怎么掌握技术。
比如红薯育苗,为提早育出苗,需要一定温度和湿度。
这年头没有薄膜,只能用泥胚搭起一个暖棚。
红薯苗裁剪长度,怎么栽培,都需要他现场指导。
还有玉米的套种,三行黄豆间隔一行玉米。
他就像个所谓的专家一样来回跑来跑去,不到半个月功夫,人就黑了一圈。
不过有个好消息,让秦邵觉得这些日子辛苦不算什么。
那就是先前祝老头老家人来信,说是家里人要来看祝老头,还要送些东西过来。
刚进过战乱不久,如今安定了,祝老头就写信回家,跟家人取的联系。
想来看祝老头的人,应该是祝老头的儿子。
祝老头却言辞拒绝了,说是让儿子好好读书。
他儿子现在也是举人,再有两年该参加会试了,祝老头不想耽误他学习。
秦邵想起祝老头是江荫那里的,距离太湖也算远,如果人要来,不是可以帮忙带过来一袋子稻种吗?
秦邵就跟祝老头提了提。
祝老头不懂什么育种的事情,他这人除了读书写字作画,对农事家务一窍不通。
听自己好学生想要太湖的稻子,还以为他是想尝尝呢!
太湖稻子味道确实不错,祝老头离家这些年也想念家乡了。
就同家里写信,如果家人实在不放心,放家里管事来一趟看看自己就可。
顺便让管家带过来两袋没舂的稻子,说自己想有个念想。
约莫七月中旬的时候,祝老头家的管家终于讪讪来了。
当然也带来秦邵心心盼念的稻种。
两袋稻种,本来祝老头想留下一袋子,尝尝家乡的稻米,抒发一下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