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也继续保留着悬念。
只要李昱的面具不摘下来,悬念就一直还在。
只是不大了。
但是,节目该走的流程,还是要继续走。
主持人问道:“先生,刚才您的表演真的太精彩了,能把太平萧给我看一下吗?我想实在太好奇,你是怎么把太平萧应用到音乐中去的。”
主持人伸手要时,李昱本来已经准备给了。
可是听到他的话,李昱又收了回来。
李昱纠正道:“这叫唢呐,是华夏的传统乐器,你说的太平萧,应该是唢呐从华夏传到高句丽之后改的名字。”
然后,李昱才把唢呐重新递过去。
主持人明显的犹豫了,他纠结接还是不接。
接了,代表认同李昱说的话。
“高句丽?不是寒国吗?”
主持人也是脸皮厚,不接了,并辩驳起来:“太平萧在大寒冥国存在的历史很长了……”
“不不不,不是寒国,是高句丽。”
李昱则是一点不客气地纠正:“这是不一样的,在公元前1世纪到7世纪间,高句丽包括华夏东北地区和朝寒半岛,一直是华夏的附属国。”
“而且,唢呐是华夏的传统乐器,但是起源并不是华夏。来自波斯,是祭祀时候用的。但是,只有华夏传承至今,国外已经没有了。”
他有理有据,时间地点历史考据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