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齐州医馆的大夫是御医,是齐王从京城带过去的御医。不说药到病除,总比一些庸医或者普通的大夫强吧。
医馆也是一天比一天忙,一开始张建堂他们就算坐诊也有大把的时间看书,现在别说看书了,忙起来连吃饭的时间都没了。
这天李佑下班之后路过医馆时,门口依旧有人在排着队。
李佑下了马车,医馆门口的百姓纷纷对李佑鞠躬行礼。
走进医馆,张建堂在给一个病人拿完药后,走到李佑面前说道:
“殿下,您怎么来了?”
“本王就来看看,门口还有不少人,耽误你一点时间,跟你说几件事。”
“殿下请说。”
“本王准备给你们的俸禄提一提一个月十五两银子。”
“谢殿下。”
张建堂说不出拒绝的话,毕竟他不是一个人。
“你们在京城还有相熟的大夫吗?”
“有的。”
“问问他们愿不愿意来齐州,待遇也是一样的。”
“殿下,我们认识的大夫也有限,基本都是宫里的人。”
“没事,能来多少是多少。”
“是,殿下。另外我有个建议想。”
“说。”
“来看病的百姓人多,药材也是消耗得很快。我建议殿下可以建立一个药园,这样也能进一步降低药材的成本。”
李佑点点头说道:
“不错的建议,这事就不用你操心了,本王让其他人去做。”
“好的,殿下。”
“嗯,你继续忙吧,本王就不打扰了。”
李佑说完便离开了医馆。
医馆这么忙是李佑没想到的,如今仔细一想也在情理之中。
李佑没开医馆之前,齐州本地的百姓是能忍则忍。开了医馆之后,看病拿药如此便宜,那还忍个屁啊,当然是身体重要了。
再说生病时间长了耽误做工啊,孰轻孰重百姓还是知道的。
外地的百姓就不用说了,现在来医馆的病人有七彪就把橡胶送到了齐州。
第一批橡胶虽然不多,但是也够用了。
刘文彪如愿地拿到银子后,跟李佑保证下一批货在半年内一定送到。
经过李佑一个多月的指导,大工厂终于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套轮胎。
既然李佑已经打算升级马车了,当然不止是装上轮胎那么简单。
马车也是李佑重新设计过的,加上了轮毂轴承和减震系统,连里面的座椅里面都有弹簧垫。
组装完成后,李佑坐上马车在大工厂外围跑了一圈,感觉相当不错。
以前的马车走在水泥路上虽然感觉不到颠簸,但那是因为马车走得慢。一旦让马跑快些,颠簸的感觉就来了。
现在的马车就没问题了,只要路够平,马跑再快也没什么颠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