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头儿做了选部尚书,能否带携属下也攀攀高枝?”
吕节说得直白,显然是冲着杨熙这个选部尚书要官来了。
话一出口,吕节只觉心中七上八下。他原本是不愿向杨熙开这个口,无奈妻子樊氏知道杨熙任了这选部尚书,非要逼迫他前来试试。他拗不过妻子,终于舍了面皮,亲登杨宅而来。
大不了被拒绝便是,自己舍身费力为杨熙做过不少事情,该不至于为了这一番话,真让两人关系生分了去。
但杨熙却没有立刻拒绝,而是若有所思,沉吟良久。
大汉一朝,官员薪俸并不丰厚,特别是中低层次的官员,俸禄更是微薄,比如吕节为比三百石的小官,月俸只有三十余斛,虽比当初任属吏之时翻了一倍,但也远远算不上富裕,他以此为由来求官职,本也说得过去。
而且此人虽然行事有些畏首畏尾,但心地不坏,大事当前亦不乏勇气决断,便是个领兵都尉或是郡县长史也能做得,郑尚书早就跟自己说过,要举贤不避亲仇,自己更不会因为他开口要官,便因此看轻了他。
之所以没有开口同意,杨熙其实有另外的顾虑。
良久之后,他才慢慢开口道:“你可想好了?虽然咱们曾是上司下属关系,但还不算太过明显,若是我将你荐上更高的位子,那时候全天下皆知你我乃是一党,咱们荣辱休戚便是绑在一起了。我居于此位,亦是诚惶诚恐,不知多少人从旁觊觎,如果有一日我遭了劫难,你也怕是逃脱不开!”
吕节一呆,顿时大喜过望,听着头儿的意思,竟是同意给自己安排个更高官职了?他沉浸在喜悦当中,哪里还顾得上什么荣辱休戚,什么潜在风险,只是一叠连声道:“谢头儿提携,谢头儿提携!”
杨熙苦笑道:“你且不要高兴得太早,虽然京中职缺较多,但都被各方势力紧盯,说不定给你擢个官职,便要挡了别人的进路。得罪人事小,结下仇怨可就麻烦大了。”
吕节正色道:“这点觉悟在下还是有的,若我能任了要职,必不忘头儿的提携之恩,必与您同仇敌忾!”
杨熙听他表达忠心的言语,更是无可奈何。自己承诺提拔吕节,并非没有私心,但是一切还是建立在吕节有这份才能的基础上,怎么到了吕节这里,则像是自己在拉拢人心,纠结同党呢?
可能这便是天子让自己做这个选部尚书的初衷吧,希望他能够纠起一党,崛起为朝堂上新生的一股势力,让那些想要把持朝政的外戚、内官、宗室、儒臣能够有所戒惧,让这大汉国祚不至于滑向崩溃的边缘。
杨熙又想起郑尚书说过的那句话,当今天子虽不是文、景、孝武,但也是天下至尊。天子之谋,乃是阳谋,即便明知已在局中,却不得不拼尽全力,做好这个选部尚书,绝不能眼睁睁看那些跳梁小丑霸占朝堂!
忽然之间,他心念一动,已经想好了欲拔擢吕节担任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