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诚敬心,一树春茶,当令仍发,不期其天,不期其地,无论是天旱丰年,季季如此,此木之守诚,茶亦如此。人有诚敬心,却是后天养成,而非天然有之。
茶之诚,上应于天,为守时。然这种守时守令却是源于地,地与天为阴阳,就有了轮回,这轮回里的一切生灵,若是不能守时守令,就是自起灭亡。于是,这种诚敬心里,就是一种自珍自爱。
一叶茶,若是是懂得它的本性,你也守其信,它必信之,无论你何时何地去冲泡它,每一泡,必是相同的味道。春茶有春茶之香,秋茶有秋茶之涩,香非为上,涩也未必为下。常人总以春茶经一冬,雪藏而生之物,为天地之精灵。然秋茶经一夏之烈焰,又一春之柔情,其刚中柔,硬之美,尽在一壶中,又有几人识得?
至诚之物,以其至诚之信,悠然于天地间,自有其敬,为人对物之敬。而其中这茶对茶自身的自敬之心,谁又曾去体察过。
一茶一天地,一人一乾坤。
一茶三江水,人情冷暖深。
莫到冬来雪,一壶三春心。
共一月清秋,还是把茶来。
茶之诚首于洁,其洁之高,凡饮茶者,无不尽知。茶以处自洁而守诚,人以守信而自贵。
茶之诚守于形,沸滚一壶中,不失初时形。守住初心为人之性美,守住其形为茶之坚美。
饮茶之人取茶味,浓、烈、刚、强,为四初。此茶之本性,却是永守。和、泰、畅、顺,为茶之四中,每一品茶,能泡到这时,就有这时的境界。
柔、静、雅、宁为一茶之后四君子,更喝出此味者,可算知茶人。
我把一茶中十二君子分为三段。一杯茶,能分出三段者,知茶之三境界,能明白茶之三诚心,知道世事之苍冷!
能在一杯茶里,喝出十二种不同,又加三信心,知道人世间的情之冷暖!这一茶之十二个层次,不是只一心喝茶,就能喝得到,那是要人生的境界与之对应,人亦如茶,没有活到那一种境界,是不能生出酸辣苦甜盐的对应。人生苦非苦,乐亦非乐,这苦中乐,乐中苦,对应茶之初三境,也就是一杯茶的前中后,这是常人能够达到的高度。然而这茶的十二品,却不是每一个人想能达到就能达到的高度。
这里有借贾修真的道理在里面,一泡茶对应一种人生的境界,茶能轻易就泡十二次,可这人生的十二层楼台,却不一定是每一个人都能攀爬的高度。
这里又回转来,说茶只说茶,那茶也无味,茶因人而得深山而出,而人却不一定因茶而品出人生的三味!“
西川侯听到这里,象是听明白了一些,江守钱一天就是泡茶给自己喝,就是等着讲这些话。自己知道似乎是这样,可还是有一种口干舌躁,不由得也学着江守钱,小火炉上水盆里,滚沸的水热所上腾,取过小木勺,注水入壶中,也学着江守钱的样子,一双眼睛盯着小茶壶,口是不知江守钱嘴里唠叨的是些什么?想也动一个嘴,却是不知动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