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人生的的意义,周楠一反往日的随性庸懒,变得忙碌起来。
虽然得了皇帝差遣,不用去上早朝,他那个殿前班值也就挂个名领一份工资,谁会嫌自己的钱少呢?但周大人还是每日起个大早,卯时就去了道录司处置完手头的公务。
接着就去西苑皇帝那里随驾。
或许有人会说,到嘉靖那里除了因为伴君如伴虎,精神上紧张些,也没有什么活儿。
其实,这话说错误的。
在皇帝身边几日,周楠才知道这是一件苦差事,也发现迷信小老头的麻烦。
嘉靖同志已经变得有点神叨叨的了,一遇到事都会算个褂,然后让周楠用易经解。
可怜周子木国学水准有限,这个时候不得不强提起精神学习务必给皇帝一个满意的答案。下来之后,他也狠狠地恶补了这门学问。再加上他本身要准备应付下个月的科举,精神上时刻处于绷紧的状态。
这个时候,周楠有些气恼,早知如当初就该习而不是了。
除了算卦,嘉靖老同志还时不时设个祭坛,祷告上苍。自然,周大人也免不了要写篇青词应景。
这是周子木最快乐的时候,他早早就准备了许多得用的文章,照本宣科念完,然后烧祭天地就是了。
不得不说,后世道教协会还是有很多人才的,毕竟后世的人力资源,资讯条件比明朝不知道先进多少,所作的青词也是极好的。尤其是现代道家领袖陈撄宁的几篇作品,更是让嘉靖眼睛大亮。赞了一句:“比严嵩写得好。”
周楠心中得意,陈道长的东西自然是非常好的,人家可是道教界敬誉其为当代的太上老君,最接近神仙的人。
神仙不神仙,周楠也不以为然。不过,这个二十世纪的道协主席在学问上的素养确实是当时最佳。
嘉靖并没有如往常一样把周楠所写的青词付之一火炬,而是另外誊录了一份留底,没事的时候就看看。
另外,也因为陈樱宁的作品得了他的欢心,还赏下了不少东西。
比如香叶冠、拂尘、香炉、线香……这些玩意儿也不值钱,又没有实用价值,可他是皇帝赏赐,你又不敢乱丢,得好好供着。
别的还好,香叶冠供在案桌,一旦枯萎和柴草没有什么两样,看起来也显得滑稽,搞得周楠很是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