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老郭才回答说,这一千多斤生铁是李高矿上的。大前天房山那边送铁来,被拒收,又和李高大吵了一通。
最后,李高发了脾气,扔下一千多斤生铁,连入库凭证也不要,就甩袖子回京城去了。
说句实在话,周楠本有心要和李高搞好关系,至少面子上要抹得过去。否则,正副主官反目成仇,传出去了上司会怪他周大人御下无方,管理能力堪忧。
心中也想妥了几个让李高俯首帖耳的手段。
李副使这一走,叫他计划全盘落空,倒是略微郁闷。
周楠心中微恼,就下了狠心:我管你是不是未来国舅,县官不如现管,看我挑些错儿,将你李家的生铁挤出去。
要罗织罪名很简单,不外是从质量和分量上下工夫。
李家的生铁都是一尺来长,法棍模样的锭子,上面还印着李家的戳儿。
叫来的铁匠先是用尺子比了尺寸,又上了秤称了重量。
事毕,掐指算了算,抓着脑袋说:“大老爷,这锭子似有些奇怪。”
周楠和老郭互相对视一眼,彼此目光中都带着精彩之色。
周大老爷心想:果然不妥,总算是抓住李高的错了,看本大人怎么收拾你?
老郭心中却想:果然不妥,可算是能够把李家的生铁赶走。到时候换个懂事的厂主,每年的孝敬都是一笔意外之财。
周楠忙问:“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那匠人是军器营造的老人,世代在军器局当差,经验丰富。他抓着脑袋说:“分量不对。”
周楠更是精神大振,盐铁乃是军国重器,李高竟然敢以次充好,短少分量,真要上纲上线,罪名可不小。
可匠人接下来的话却让周楠一呆:“大老爷,这铁锭比起普通的生铁却要重上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