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楠心中畅快,再也憋不下去,哈哈大笑:“尚大人要上折子,还是先混成御史或者给事中吧!”按照明朝的检举制度,京官要四品以上才有转折上奏的权力;低于四品的,除非你是科道言官。否则,你的举报信也只能先递到都察院。
邹应龙是工科给事中,他老师是徐阶,正当红,你去举报他,有意义吗,最后不也要被上头退下来?
这个老邹做事和得势后的徐阶一样简单粗暴肆无忌惮,师生二人果然是一脉相承。
作为从基层打滚一路混上来的人,周楠倒有点欣赏邹应龙这种以超强硬对强硬的作风。
见下面要闹得不象话,秦梁咳嗽一声:“都安静,尔等视我司规无物耶?”
孙士约又从梦中惊醒,嘀咕道:“弄完了……那就回去吧……至于这次考成的最后结果,还得内阁、礼部和都察院来定,我等也就是走个程序,回了回了。”
这话是提醒商行人木已成舟,你与其在这里扭着邹应龙扯皮,还不如快去走走门路。
于是,行人司这场轰轰烈烈的京察就这么结束。
周楠也知道,有邹应龙的考语,自己这关是算是过了。
唯一叫他不满的是自己只有秀才功名,若是正经出身,一个卓异还是可以争取的。一旦得了卓异,又有徐阶的路子,就能完成从行人道科道那关键一跳,成为人见人怕的言官。
可惜啊,可惜,如此难得的机会就这么浪费了。要想等到下一次机会,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文凭,文凭实在是太重要了,周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过进士功名。
“恭喜周行人顺利过了京察这一关。”天已经黑尽,京察结束,各行人自回家去。周楠刚出行人司,郭书办就凑了过来。
周楠:“世间自有公道,本大人勇于任事,为国家不惜身,所做的功绩那是明摆着的,也不怕人查。邹应龙好歹也是读过圣贤书的,自然知耻。我与他虽然不睦,但他若是明目张胆对我不利,就不怕朝堂物议吗?”
郭书办几乎想朝他翻个白眼,好你个周行人,说得自己就好象是清官忠臣似的?还说什么邹应龙知耻不敢明目张胆对你不利,刚才他训斥尚行人的时候就不明目张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