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历史军事>战国从赵王雍开始> 第一百三十九章 必先利其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九章 必先利其器(2 / 5)

帝国的上层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级武库的最高的统辖官员也从最初的相邦变成了食邑六百石的尚方令(诸冶监的长官)。

分化下级权利、增大中央对地方的统筹力度;改土地自给制,为薪俸制,增大官员对帝国的依赖性。

以赵雍的思想自然是知道统一度量衡的好处,但是真正的实施起来却不是想象中那般容易的。其实从昔年马镫的改造开始,他便为之努力,但当时所要考虑的东西实在太多,统制之事,只能暂时搁置。

直到现在,历经数年时间,才算是初步完成改革。

赵雍审阅着兵部准备调运的武器辎重,装备的规制对于‘函谷之战’时赵军使用的东西、没有什么本质性的改变,完善的只是当初还不太成熟的制作体系。

其中的箭矢、枪杆,以前尺寸不统一、使用麻烦。如今各郡县武库,已经统一使用了少府下达的尺寸标准、以及铸造技术。

此外,便是十多份关于马鞍的改进、马铠的改进和青铜武器淘汰的奏简,其中还夹杂着数张绘于帛纸上的图画。

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战马对于骑兵来说,可谓是最重要的武器,因此,战马在战场上自然也成为了敌军重点照顾的对象。

通过对晋阳战役、函谷战役、灭胡战役、这三场战役的分析,赵雍发现,骑兵损伤最大的原因,便是骑士容易被战马连带。

虽然新式骑兵才刚刚出现在列国的视线之中,但战马的运用,却早在以车战为主的殷商便大规模出现。

敌军或许不知道如何正确的抵御这些强悍的新型骑旅,但凭借着往昔车战的作战经验,‘马’便成了他们的突破口。

赵国的骑兵虽然有护具的,但由于最初工匠们缺少经验,只能仿照往昔给‘战车马’用的皮甲进行简单的改造。虽然效果差,但聊胜于无。

然而随着列国对骑兵的重视,针对骑兵的防御手段自然有所增多,什么长枪阵、拒马桩等等花招百出。

函谷一战中,秦国最初便是用长枪方阵和拒马桩、抵住了赵国的骑旅冲锋,若非是凭借骑兵的机动性,那一战的结果熟胜熟负还尤未可知。

赵雍现在迫切的需要一支可冲锋陷阵的铁骑,以发挥骑兵在战场上最大的威慑。

他的骑兵最大的作用,便是用来冲锋陷阵,凭借其一往无前的气势,击垮敌军的士气。

长柄骑殳、骑枪可不是用来摆设的。

具装铠甲虽然难度很高,但作为这个时代冶铁最发达的国家,通过多年的浸淫,赵国的匠人们已经初步完成了对马铠的冶造。

看着帛书上那一幅幅生动的马具,赵雍眼神不由有些火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