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赵国的北疆祸患基本已平,胡人的归附,战争规模的扩大。
让赵雍意识到,对华夏内部的统合战争已然是迫在眉睫。
通过魏、韩对赵国近期的态度变化,他基本可以确定,列国诸侯对于赵国的强势崛起,已经做好了应对策略和必要防备。
若是不采取措施,想必在不久的将来,引来列国的合纵攻伐的便是赵国了。
赵国的下场或许将成为下一个秦国。
在这个纷乱征伐的时代,人人都是主角、也没有人甘愿成为配角,列国诸侯更不想成为那酿醋的虞公、亡国的郑伯、摇尾乞怜的卫君。
魏国也好、韩国也罢,曾经的盟友、转瞬间便可能成为死敌。一切的友谊、仇恨,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今日可盟赵伐秦、他日便可能联秦伐赵。
孔夫子提倡的天下大同,或许在遥远的将来可以实现,但这美好的憧憬,一定是建立在残酷的杀伐之上。
而赵国,若想在往后的战争中继续取得一次次胜利,除了新颖的战术,还需要更加领先于列国的武器、军队!
现在赵雍最关注的事,便是新器的铸造。
而新式武器的冶炼,也让他明白了规制的重要性。往日由于赵国各个郡县的武器规格不统一,最大的影响,便是武器的重复使用率和资源的调拨。
譬如最简单的一支弓箭,便需要:箭翼、箭杆、箭簇,这三者缺一不可。而赵国的各级武库,往日所生产的武器规格却是尽不相同。每逢战争,武器辎重的调拨、大多都是从各级郡县的武库统集而来。
打个比方:若是晋阳征调的箭翼在运输途中不甚出现了损坏,那导致的后果便是整个晋阳征集上来的弓箭都没法使用。
这样的情况并非是罕见,可以说每次对外战争都会出现类似的猝发事件。在这个落后的时代,道路的不便,造成的辎重运输将是成倍的困难,更不用说还有突发的天灾人祸。
但若是统一了规格质量,那晋阳统筹的箭翼、箭杆、箭簇三者损一,还可再用他郡统筹的做配用。
这样一来不但可降低物品的报废率、增大其使用性;二来也可设立一套更严禁、更规范、更效率的生产流程。
现今赵国的各级武库,已经从原本的内史部逐渐分离出来,由新统建的少府所管辖。
内史部也从最初的独掌全国财政话权,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只管农业的治粟内史。
而新筹建的少府,除了掌管王室国库的财政,还掌百工技巧之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少府下辖的‘诸冶监’,掌铸全国之兵农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