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的东西向来都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对不确定的事情,他向来都是尽量亲力亲为。</p>
函谷道,对于这道从洛邑到咸阳的交通咽喉,若单从地图上看,能绕过的地方着实不少。但当人们实际亲临,才让人知道了什么叫做天险不可逾越。</p>
半个月的时间,单单是绘制地图用的丝帛便用掉了一百余张,幸好赵雍早有准备,从邯郸带来了不少裁减好的帛纸,若是全用简犊、那还不知道有多重。</p>
虽然损耗不小,但效果也是令人满意的,至少比军营中的简犊清晰了不是一点半点。</p>
从那一张张拼合而起的新绘地图上不难看出,崤函古道的北侧为太行山余脉‘中条山’,南部为秦岭,而它们的中间流淌着的便是那条万古不息的淘淘黄河。</p>
但在崤函古道接近虢国故地的(今三门峡)附近时,赫然凸起了一座北连黄河、南达秦岭余脉的高地,将崤函古道一分为二。这块高低便是“稠桑原”。</p>
稠桑原乃黄土地貌,在天长日久的雨水冲刷下,高地的中间被冲刷出了一条长达十数里、但宽度却仅仅丈余的裂缝,这条通道便是‘函谷道’函谷关即位于此裂缝的最东端。</p>
当然,若单单是黄土高地,其实也并不能阻隔关东大军的攻伐。</p>
但稠桑原之所以被称为原,便是因为其上松柏密布、桑林丛生,而这道天然的防护林更是一直自函谷关向西延伸百余里直到关中境内。森林之茂盛阻止了关东的征讨大军。</p>
但若关东列国人工砍伐稠桑原上的树木,应该也有可能造就一条可以绕开函谷关的通道。</p>
如此,函谷关前的护城河,门水河(弘农河)将彻底打消关东诸侯绕道的想法。</p>
作为函谷关的天然护城河,门水河并非后世那时常断流的小溪。而今,此河虽然不是很宽,但水势汹涌的程度仅逊于赵雍见过的黄河,而其水流更是紧紧地贴着稠桑原流过函谷关前。</p>
稠桑原、门水河拱卫的函谷关,而函谷关成为了关东列国难以逾越的屏障。</p>
此上种种,无不在诠释着,列国大军若攻函谷,绕道基本上是不可能了。秦军而今拒关不出,联军唯有强攻。或待联军的尸体填满门水河时,函谷关方可破矣。</p>
但赵雍实在不愿意,拿自家儿郎的生命去填河……</p>
联军的驻扎地在秦军的侧前方,中间有一块预留下来的平缓地带,想来是敌我双方预留下来的作战区域。</p>
昨日军中来报,燕军已经过了黄河,楚军也已经到了宛城。</p>
而公孙衍,依旧每天都让士卒去叫战,辱骂,但秦军就是不为所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