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历史军事>大明杀> 第一百八十九章 蕲州事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八十九章 蕲州事变(2 / 3)

由于前些日子左良玉大军沿江而下,为防船只被抢和被烧,蕲州城江边的所有大船都躲到了蕲河里,躲到了连接蕲河的大大小小湖泊之中,江边只剩一些小船。

监视蕲河口将可以有效对江对岸的大型水上军事行动进行提前预警。

但所有这些从举措上来说还是过于被动,蕲州在上游,又如此近,威胁太大。

到了二十八日,急需获取蕲州详细情况的李平决定冒险向江北派出小分队实施捕俘行动。

深入敌境抓捕敌方俘虏是有效获取敌方信息的一种手段,但这种作战方式组织比较复杂,对参战人员要求也极高,同时也与部队的作战习惯有直接关系。

两山轮战期间,我军先后参战的15只侦察大队就积极组织了大量越境捕俘行动(总作战行动数万人次,具体组织了多少次专门的捕俘作战无法确定),五年里共成功捕获越军91人,自己无人被俘,对获取敌情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期间,我军所有参战的各类部队共有6人被俘,而且全部是战斗中被俘,没有一人被敌侦察兵刻意捕获。

鉴于深入敌控制区捕俘作战的艰难和成功的不确定性,李平特别组织了3个小分队,分别由马兰、王虎强和马小天带领,并在他们出发前进行了一天的专门性训练。

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由于是要捕俘并带回来,进城是不可能的了,3个小分队都只能在城外择险要处守株待兔式的碰运气,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没几天时间基本别想有大的收获。

不过,农民军大概也从未碰到过这种形式的敌对行动,猝不及防的他们很快就让三个小分队都取得了成功。

三天后,随着最后一支过江小分队的返回,李平也大致摸清了蕲州和张献忠的情况。

张献忠所部虽有数万,但其精锐部队严重不足,老军兵力甚至不足千人,余者大部分都是从黄梅、广济等地新裹挟而来没什么战斗力的百姓。

二十六日晚,荆王府的将校郝承忠做了内鬼,他偷偷打开了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大西门(西面共三门,大西门设有瓮城,是当时迎接钦差和王公大臣等贵客的指定门)。

张献忠亲率200精锐从此门攻入。

由于事发突然,再加上反击不力,蕲州城很快失陷,并且导致城中官兵和百姓大多来都不及逃走,不是被杀就是被俘,许文岐也被俘。

许文岐的表现令李平大所失望,看来很多传言是不能乱信的,起码许文岐的勇武和善于治军之名是值得商榷的。

而城破的第二天,张献忠就开始干起了他最善长的事,搞大屠杀。

在这之前,张献忠已经先在广济县的朱老坟把死了的荆王朱慈烟给刨了出来鞭尸,然后扔到了荒山野岭中。

张献忠蕲州大屠杀的原则是,对与荆王沾亲带故的一个不留;对官绅阶级有针对性的杀,但并没有全杀,也留下了不少人;对普通百姓一般不杀。

关于蕲州大屠杀一事,很多历史记载说是进行了屠城,

但这个说法肯定是不准确的。

逃过这场大屠杀的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叫顾景星,他当时就在城内。

有研究《红楼梦》的人可能对顾景星有所了解,这个人一直被怀疑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甚至有怀疑曹雪芹就是顾景星的化名之一。

顾景星与江宁织造的曹寅据推很可能是亲舅甥关系。

《红楼梦》中很多地名、地理和习俗的描写其实就是蕲州,顾家也正是此时城内的四大家庭之一,甚至顾家还是当时非常罕见的有建造私家园林传统的家族,大观园与顾府和荆王府园林有太多的相像之处。

尤其自古以来,中国的接驾都是朝北,只有蕲州因特殊的地形朝西,也就是走西门。而红楼里描写贾妃省亲故事时,恰恰是反常的写贾府上下在西街门接驾。

顾景星的见识与生活经历也更符合红楼梦中所塑造出的无数故事,因为很多东西尤其是沧桑如果没有见过和没有体会,是很难写出来的。

不说红楼梦,顾景星还有一事比较出名,他写了《李时珍传》,李时珍也是蕲州人。

当时城破后,顾景星和父亲顾天锡、姑妈顾永贞也被张献忠的手下捉拿。

也许是顾家比较出名,三人被送到张献忠面前决断。

然而,张献忠却意外的决定对两个男人不杀,而打算杀掉是荆王府亲属的顾永贞。

要杀顾永贞,顾家父子都不干,都强烈愿意用自己的命去换命。而张献忠竟然感动,当即下令释放了顾景星一家三人,并派了一个名叫张三的小头目随他们去专门保护顾家。

之后,顾景星就跑出了城去昆山避乱。

《明季北略》中说:次日,令缙绅、孝廉、文学悉冠带自东门大,由西门,尽杀之,遂屠蕲州。留妇女毁城,稍不力,即杀之。

计六奇的《明季北略》记载常与史实有较大出入,就是很不准确。但从顾景星的历史可以看出,蕲州大屠杀是有的,但肯定没有全屠,而且城也没被毁,留妇女毁城这事应该是另一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