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高岳,既然他原本的官衔给了卫次公,自己则当然又升职了:
“前工部员外郎岳行素望高,出身清约,兢兢业业,鲜少懈怠,于奉天营城时,雉堞崇正,奉旨称意,又深谋远虑,甲兵完聚......可兵部头司郎中,奉天行在行营判官,凤翔、泾原节度镇抚副使,原州刺史,绯衣银鱼......“
现在高岳是从五品上的兵部司郎中,而散官阶也升到正六品上的朝议郎,此外皇帝许可他不用再“假绯”,而是可以正式服绯衣银鱼,无需申请。
高岳修了趟奉天城,护送了把贵妃、国玺和诸公主,便当上南省郎中,正式出了“选门”——自此他入了职事五品,再也不用归吏部管,以后直接让皇帝或宰执推着他向上继续升即可。
这种升迁的速度,简直可用“直升飞机”来形容。
因高岳这官位的变化,不单单是“员外郎”变成“郎中”那么简单,乍一看在唐朝这两个职务是并靠着的,南省六部各司里,一把手为郎中,二把手为员外郎,似乎是这样的。
可南省共有二十六司呢,这二十六司的地位可各不相同,且它们的地位并不是完全按照“部”来划分的,而是自有一套高低规矩体系:
第一等级,吏部司;
第二等级,兵部司、考功司、左司、右司;
第三等级,司封司、司勋司、礼部司、祠部司、职方司、库部司、户部司、度支司、刑部司、都官司、工部司;
第四等级:驾部司、金部司、仓部司、比部司、司门司、膳部司、主客司、屯田司、虞部司、水部司。
如是,南省郎中和员外郎的迁转,都是按照这四个等级来的,第四等级只能先升为二、三等级,然后再升为第一等级。
高岳现在从原本第四等级的虞部司员外郎,蹿升到第二等级的兵部司郎中,可以说瞬间升了五六阶不为过。本来,能入尚书省为员外郎和郎中已是美职,当初李林甫求为末流的司门郎中时,却被侍中源乾曜嘲笑为“哥奴岂是郎官耶”加以拒绝,正因李林甫不能走清资官路线,所以当然被南省诸司排斥。
另外,皇帝让他为南省郎中,当然有资格出刺地方上的州,也即是名正言顺地为原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