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呢这么热闹?”康熙一面说,一面大步走了进来,笑着道:“听你们说福晋,怎么,安儿想娶福晋了?”
敏若一面起身,一面道:“妾说他黑得都要像个煤球了,再这样下去,妾都没脸给他相看福晋。这小子便和妾叫嚣,说左右他三五年内也不想找福晋。”
康熙笑着觑她一眼,“你也不能认输,便说他就是三五年外也找不着?多大人了,还和儿子置气。”
“谁还不许额娘和儿子顶嘴了?”敏若哼哼两声,迎他进来,“您还帮他说话,究竟站谁?”
“站你!”康熙带着几分无奈,摇摇头,走进来在炕上东首落了座。敏若亲自奉茶与他,安儿乖巧地请了安,康熙问几句育种稻苗之事,安儿倒是都答得有模有样的,谈得滔滔不绝,说到最后眼睛发亮。
“……倘若人工试种成功,那完全可以将它在气候温暖之地培植,做两季稻。此稻谷早熟、高产,如能种做两季稻,则产量至少可以再增五成!”安儿兴致勃勃,康熙颇精农事,听他一张口就知道不是花架子,心里愈发满意,点头道:“哪日你去丰泽园看看,丰泽园中培植的稻谷也正是早熟稻种。你所说的在气候温暖之地试种两季稻,听来倒是可行,只是还得再瞧瞧长势。”
安儿连忙应是,敏若听他们说话,心里琢磨着推广种植玉米、甘薯的事,这两种作物倒是早传进来的,不过没有官方的大力支持,传播推广得并不快。
地方百姓有种的,但并不多。京中富贵人家种来多是当个新鲜玩意吃的,敏若庄子上种了好些,产量颇为可观,带动得这些年京郊农家也有借种种植,但到底还是少数。
这些作物,在水土不算丰沃,种植不了稻谷、小麦的地方会更受百姓的欢迎,敏若指尖微微敲着炕桌,一面分神听父子俩说话。
正听康熙道:“你也确实到了该要选个福晋的年岁。钻到庄子里成月不见人影,也该娶个福晋回来,给你收收心。”
“他的心,就是天女下凡都拴不住,都野在外头呢,可不是娶个福晋就能治得了的。”敏若起身给他添茶,一面笑道:“您瞧他这会在您面前乖觉,私下里不知与我说了多少次不想娶福晋,想想其实也罢,他到底还小呢,也不必那般急着娶妻。”
这是闲话家常的语气,所以哪怕她算是驳了康熙的话,康熙也没恼,而是道:“你懂什么,先成家才能够立业,他如今性子未定,有了福晋便大不一样了。”
安儿呐呐道:“汗阿玛,儿子真不急着娶福晋。娶个福晋回来,又跟儿子争额娘,额娘本就偏疼姐妹们,儿子再娶了福晋,那这永寿宫就真没儿子丁点地方了!瑞初也就罢了,姐妹们也罢了,生来就有的,儿子也没办法,可平白无故地,儿子娶个福晋回来给自己添堵做甚?”
康熙听得一愣,旋即又气又好笑,直指他对敏若道:“听听,听听你儿子这话!”
“这正是孩子话呢,他自个都一团稚气的,还不清楚福晋究竟代表什么呢。您在这和妾说给他娶个福晋的好处,可在他心里,娶个福晋就是屋子也得分出半边去、院子也得分出一半去、点心蔬果都不能自己吃了——可不正是孩子的想法?前儿听他说了,妾也忍不住想笑。”敏若笑着道。
康熙一时无语,手里扇子往安儿身上一摔:“去!多大人了?你四哥如你这般年岁都成亲了!”
他见安儿颇委屈的模样,更不乐看,摆摆手道:“好容易回宫一次,找你兄弟们去吧。你溜出去了,你四哥每日幽幽怨怨地对着朕,三五不时地就给你送东西,好像你在外头吃什么大委屈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