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见一座高山上有烟火,筏飘不久,见半山不高处有一部落,山上部落众人见到了禹等三个,纷纷围望,忽有一女子高喊:“文命哥哥……。”
应龙曰:“看那,有一女子在喊,不知在喊谁。”
伯益曰:“可靠岸近望清。”
禹将竹筏靠岸慢游,仔细望了望,见到那高喊女子,原来是妻子女娇。
大禹对应龙、伯益曰:“那是吾妻女娇也”,话罢,向女娇及山上众人视礼挥手。
大禹曰:“未曾想到,此河即通吾之乡落,能见到女娇。”
女娇带其小弟仓燧,往山下而跑,来到岸边,禹已飘至下游。
禹高喊曰:“女娇,回去罢……,仓燧,仓燧,保护好汝姐姐,现有大任在身,不易停留,吾会归来也。”
仓燧曰:“放心罢,姊丈。”
女娇曰:“文命哥哥,汝一定要保重归来。”
大禹曰:“放心!”
禹与女娇依依一番后,告别乡落,继续飘筏而去。
有云:
“一过家门禹不入,救民当以治水先。”
途中,伯益曰:“姒伯,有一问,望答之。”
大禹曰:“伯益请讲。”
伯益曰:“汝生在西,即住在东,乡落为何在此耶?”
大禹曰:“伯益不知,吾虽生于蜀羌,少年赖养父诵公君养之,后知是中原苗裔,鲧公之生子也,与父相认,再后,娶之女娇。因崇地人多地少,父命吾领姒部千人移居,良土而择,寻之千里,见那处野畜、果实、鱼鸟众多,前有五岭环绕,中有开广平原,近河有山,吾家居近山中,唯有一条进出之道,易守又难攻,便在那处扎居,现为吾乡里是也。”
伯益曰:“原来如此。”
有云:
“大禹乃中土之裔,生于西羌,住于东夷。”
竹筏顺水长飘,来至一山林,一时间,见到群鸟飞出,几人观望。
应龙曰:“惊鸟飞林,不祥征兆,可得小心。”
倾时,有两条十丈白蟒,从林中奔出,纵入河中,伯益见后,心惊胆战。
大禹曰:“大家小心。”
水面上平静悄悄,三人环视四周,河中即无动静,忽然,竹筏支摇动,一条巨蛇头冲水而出,张口奔向禹,危急关头,应龙飞起一脚,将那蟒踢落水中,另一巨蟒,即在水下撕扯竹筏,不一时,竹筏四散五裂,三个掉落入水里,那两条巨在水里滚浑游动,吓得伯益一边游,一边高声大喊救命,禹刚升上水面,便被被一巨蟒拖下水里。
此时,应龙化回本相,将拖禹的巨蟒咬住,然后,叼起来,那蟒松开了口,禹又落于水中,应龙将那蟒抓住,又撕又咬,那蟒即无还手之力,另一条白蟒,从应龙身后水下奔出,张口就咬,被应龙反手抓住头,一把被甩飞,落于水中,倾时间,水花四溅。
伯益和禹已经上了岸,而应龙将咬住的白蟒,用力咬成两段,另一条,从水上涌起,卷住应龙,越卷越紧,应龙怒吼一声,体中内丹显光,使全身发烫,那白蟒被烫得炎辣炎辣,松开后,掉入河中后,就逃了。
应龙现了人相,飞到岸上,使法沉丹静修一会儿。
大禹曰:“庚辰……,没事罢?”
应龙曰:“没事,不打紧,莫要为吾担心。”
大禹曰:“真是多谢汝也,没汝,早成白蟒腹中食矣。”
伯益曰:“竹筏已没,该何为耶?”
应龙曰:“方才内丹损红,使吾不可飞行,要不然……!”
伯益曰:“看,前面有片大同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