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刘明遇在朝堂上发威,其实也不完全是意气用事,而是在试探崇祯皇帝对他的态度。</p>
不声不响,把刘明遇扣在京城三个多月,刘明遇早就厌恶了。如果崇祯皇帝想要学什么帝王之术,给刘明遇一颗甜枣,再打一巴掌,或者说是打一巴掌,给个安慰。</p>
刘明遇现在就给崇祯皇帝这个机会。</p>
至于说,崇祯皇帝会如何处置刘明遇,刘明遇也不担心,因为崇祯皇帝是一个要脸的人,这边刚刚晋升刘明遇为瀛国公,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的刘明遇就被问罪,这事,其他皇帝或许可以做得出来,然而崇祯皇帝不行。</p>
就像当初在处置袁崇焕的时候,从崇祯二年十二月中旬袁崇焕被问罪下狱,崇祯三年八月中旬,这才被凌迟处死。</p>
其实经过多轮三司会审,是朝廷利用国法杀了袁崇焕,而不是崇祯杀了袁崇焕,至少崇祯皇帝给了袁崇焕法律程序上的正义和公平。</p>
处置刘明遇这样的重臣,其实也是一样,哪怕是网络罪名,那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决定的,刘明遇拥有系统,而且此时他还拥有六千余万分,也就意味着,他现在有六条命。</p>
不过,在刘明遇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众臣听到这里,顿时捂起了脸。丝毫没有怀疑刘明遇说谎。</p>
当然,刘明遇也没有说谎,这是事实。</p>
书生发表意见,本身是大明朝的传统。</p>
只是有些读书读傻的人,被人当枪了,开始散播朝廷不应该杀俘虏,杀俘虏不祥之类的话,应该学习李世民,招抚建奴,善待建奴。</p>
其实刘明遇非常清楚,学生忠直、热血,由于涉世未深,也是最容易忽悠的群体。</p>
崇祯听到这话,脸色微微一变:“骆养性!”</p>
“臣在!”</p>
“给朕查,谁在背后出言不逊,颠倒黑白!”</p>
崇祯发话,众臣自觉闭嘴了。</p>
有些话可以说,但是要分场合啊,大明虽然不会因言获罪……</p>
这时,最委屈的反而是那十几名言官,被刘明遇抽了一顿,十天半月,估计吃饭都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