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皱着眉头,目光投了过来,显然这个老头也不大相信这等夸张到登峰造极的战绩。</p>
崇祯皇帝面色连变几变,最后还是稳住了神。</p>
虽说乍听斩首两万四千余级他也很激动,但毕竟是被忽悠得多了,没那么容易上当了,鬼才知道是不是虚报战功呢。他冷静的问道:“可有奏折”</p>
刘明遇是没有向崇祯皇帝写奏折的。只不过,正应了那句话,皇帝不急太监急。</p>
虽然曹化淳没有监军辽东的义务和责任,但是他却代替刘明遇写了这么一封奏折。</p>
曹化淳的文字功底是相当不错的,非常正式的公文。</p>
“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总提督京营戎政曹化淳顿首谨奏:本月丙午,臣代天巡狩辽东,七月以来,边事不宁,盖、复、金、海、广宁等黎庶,颇受其苦,灾众数以万计,辽东帅臣刘明遇,集三军虎贲……”</p>
曹化淳十二三岁左右入宫,因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在宫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诗文书画,样样精通,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倚为亲信。后入信王陪伴侍奉五皇孙朱由检。他不仅文才不凡,而且深受崇祯的信任。</p>
看着曹化淳熟悉的笔迹,</p>
。崇祯一目十行,匆匆扫了一遍,又回过头来逐句逐句的看,还是不大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完了,再一个字一个字的看。</p>
与其他大臣不一样,曹化淳的奏折写得相当详实,没有夸张,没有加油添醋,也没有动辄数以万计,毙敌无数等描写,也没有一味的吹嘘刘明遇的武勇与谋略。</p>
他只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将刘明遇因为知道了要前来京师述职,决定给崇祯皇帝携带辽东土特产,他当时不解,天子富居四海,什么土特产没有见过还需要刘明遇这个臣子向皇帝献礼。</p>
结果,刘明遇回答:“建奴首级”。</p>
随后,刘明遇率领刘家军精锐尽出,空余广宁数千兵卒。在刘家军开广宁后,随后皇太极趁着广宁城空虚,带领十数万人马包围广宁城。</p>
看到这里的时候,他知道广宁城只有一千二百余名守军,以及五千余户百姓,民不过三万。</p>
崇祯虽然不精通军事,但也知道这样的力量,根本就守不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