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历史军事>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 第390章不会允许那一天到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0章不会允许那一天到来(2 / 4)

“七个,两个大的给夭了,来的路上又夭了个小的,就剩下俩小子,俩闺女……

韩延寿一脸黯然,但是也没有多伤心。这年头就是这样,孩子夭折很正常,伤心,大抵是伤心不过来的。

“把四个孩子都送来,少一个,这个学就别想上。”刘明遇不在乎几个,只在乎,一个都不能少。

国人的重男轻女也是由来已久,一直到二十一世纪,还是有很多人转不过这个弯来,说什么也要有个男孩才算是传宗接代,老了才算是有备无患。

其实“养儿防老”就是个伪命题,二十一世纪讲究的是好男儿志在天下,村里的,或者是三四线小城的年轻人,要去一线、二线大城市搏一搏;一线、二线大城市的年轻人要到国外去开开眼界,真正能在一、二线大城市,或者是在国外站稳脚跟,把父母接到身边孝顺的又有几个?

大部分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自己连个容身之地都没有,怎么孝顺父母?

恐怕只能在电话里孝顺了。其实还是养女儿靠谱,那些个让女儿早早退学就出去打工的父母都傻,结果辛辛苦苦养大的女儿往往就被人用根棒棒糖就骗走。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把女儿养的漂漂亮亮的,不漂亮最起码也得贤惠、心地善良,然后找个离家不远人品不错的小伙子嫁了,这样闺女长大了才能常回家看看,隔三差五给点零花钱,送点营养品什么的,有了孩子还不用老两口照顾,要是闺女出门的时候不难为女婿,不要太重的彩礼,女婿孝顺岳父岳母比亲儿子靠谱多了,这样的女儿要是有上三五个,老两口做梦都能笑醒。

刘明遇虽然在宽河筹办了女子学校,可问题是,整个宽河现在超过三十万人,几乎与归德府的人口持平。然而女校区的学生总共不到二百名,大都是一些商人或军人的子女,普通百姓几乎没有。

刘明遇也不是一定要要求所有人把女儿当孩子养,重男轻女的观念,一时半会还扭转不过来,但是最起码不能明显的歧视,像这种,明摆着是要留女儿在家干活,让儿子去上学的行为,刘明遇是要坚决制止的。

韩延寿就不大理解,但是又不敢忤逆刘明遇的意思,所以就只能低声嘀咕:“女孩子家家的,上啥子学堂啊,要在家里相夫教子……”

刘明遇马上就气不打一处来,劈头盖脸就喷:“你特么是不是傻?以后男孩都要上学,说不定还能出人头地,你把女孩留在家里,你将来也要给闺女找个门当户对的婆家吧?你有八百亩地,人家肯定有几百亩地,那几百亩地可不是几十亩,没点文化能管理得过来吗?那人家能看上?难不成以后要嫁给那些流民??”

“那绝对不能嫁给流民!”

“这就是问题的所在,有志气的男儿,将来要么在沙场上建功立业,本侯会赏赐他们土地,让他们成为农场主,没有文化怎么打理几百上千亩地?你们村里的地主,娶媳妇会娶瞎字不识的女子吗?”

“那倒没有,女孩没有文化,长得再漂亮,那也只能为妾,你要是想让你的闺女一直当小的,那当本侯没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