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p>
“哦......”</p>
“原来如此......”</p>
“这个结构好.......”</p>
“真是个天才设计......”</p>
清华大学某实验室里,物理系的8个教授、12个副教授、23个博士齐聚一堂,他们中大部分都不是核物理方面的,但是听说有个小姑娘带来了可控核聚变的设计图纸,就全都闻讯赶来!</p>
原本有一半是来看笑话的。</p>
毕竟,实现可控核聚变的难点太多,光是“应对极端的高温环境”这一难题,在科学家看来,就要比前往火星还要困难!</p>
然而,才不到十分钟,当看到刻天晴的图纸,再听她讲述这个反应堆的设计理念,竟无不啧啧称奇!</p>
“......据我所知,我所设计的这个装置,应该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小,也会是最稳定的,将来不仅可以替代核电厂的裂变反应堆,更可以直接应用在宇宙飞船上!”</p>
刻天晴讲完,全场鸦雀无声。</p>
“啪!啪!啪!”</p>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p>
蔡国辉率先鼓掌,随后其他人也一起鼓掌,实验室里掌声雷动。</p>
这时,一个鬓发花白的老教授站出来道:“你的设计确实很巧妙,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聚变反应产生的氦原子在进入钨晶体后,必然会影响反应装置第一壁垒材料的稳定性,如何解决”</p>
此刻提出质疑的是国内核物理领域的权威,孙家良教授。</p>
刻天晴朝他道:“这第一层壁垒的材料目前不是第一选择,将来会被替代掉,至于用什么替代,就是我来此的原因!需要借用你们这的高科技实验室,寻求一种解决方案!”</p>
孙家良:“如果是找一种新材料那可是大海捞针的难度啊!”</p>
刻天晴脸上露出自信的微笑,回道:“没有一点把握,我是不会过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