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王朝坐拥九州之地,吴州只是东南边境的一个小州而已,吴王关丢了,对于南阳来说,最多也就是东南边疆失守了而已,对大局并没有太大影响。
毕竟这只是南阳的第一道防线,而吴王关之后,便是由吴州、云州以及阆州组成的东南铁三角,南部和东部一旦起了战事,那就一定绕不开这三州共同组成的防线。
南边有吴王关,东边也有乌江隔绝,即使走水路,人家也有一个东乌城,和乌江郡一样,专门防备着原南岳势力。
这次作战,姜国百万大军,征战吴州的,实际上只有七十万人。
之所以不见周瑜和甘宁,正是因为玄武军终于是派上了用场,三十万水军直接从乌江郡出发,和姜庭兵分两路,入侵了东部阆州。
这也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江面作战。
断眉码头并不连通乌江,乌江只是一条内河,而断眉码头是直接通向东海的,东海并不属于任何势力,它位于姜国最东边,处在南岳旻州的下右角,中间还隔着荒山。
姜庭征战南岳时,之所以只能从钜鹿突破,便是因为水路到不了南岳,即使是最靠近东海的旻州,也因为海岸周边的水太浅,无法大规模停靠战船,何况中间还隔着连绵起伏的荒山野岭,即便找到了合适的位置,也还要翻山越岭,到头来还是陆地作战,自然没必要多此一举。
但征服南岳之后,姜国水军终于是没有了遏制,同时也有了第二个水军基地乌江郡,玄武军镇守棠州,干脆也将重心转移到了乌江郡,自然也打造了一批新的战船。
当然,断眉码头并不会因此放弃发展,姜庭也不可能放弃征服东海,大海中的资源,又哪是陆地上可以比拟的?
东南铁三角,吴州、云州,还有阆州,如今吴王关已经失守,阆州那边,三十万姜国水军虎视眈眈,也不可能及时支援。
所以姜庭接下来攻略吴州,需要防备的,就只有云州方向的援军,以及吴州背后,南阳腹地派来的援军。
甚至说,就连云州都不一定能派出援军来化解吴州危机,因为南离也没闲着,南离选择从西南方向入侵,西南部的桑州,同样是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一旦桑州告急,那就只有云州能快速驰援,所以这就是合作的好处,直接拉长战线,将南阳大军彻底分散,从而达到逐一击破的目的。
南阳国主袁天宗显然也是察觉到了边境的危机,所以才会冒着巨大风险,再次给吴州增添了五十万兵马。
好在南阳比之前的南疆要幸运得多,他们左右都没什么势力,只需要防一防北部的另一个王朝。
当然了,即便如此,南阳剩下的五十万大军,袁天宗肯定也是怎么都不敢动的,一旦让北边的另一个王朝察觉到了可趁之机,那南阳距离亡国,也就真的不远了。
这里值得一说的就是,别看南阳只留下五十万兵马防备另一个王朝,似乎挺空虚的,可实际上,他若只是防守的话,其实已经绰绰有余了。
就像当初的南疆一样,他们防备南阳,仅仅也只是留下了二十万兵马而已。
因为,一个国家,周围肯定还有其他国家,他们即便想入侵,也不可能像姜庭一样倾巢而动。
姜庭最好运的不是前期得到了一座金矿,而是他占据的位置虽然荒僻,但却是‘金角银边草肚皮’中,地理位置最好最佳的金角。
南边是沙漠,唯一一个不大的异族势力,还直接被他给灭了,算是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
西边又是十万大山,根本不存在任何势力,东边接连东海,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有超级势力跨越大海来偷袭他。
这就是经典的金角位置,南离和南岳也不错,算是银边,南疆之所以第一个被灭,就是因为它是个草肚皮,横竖都有敌人。
老曹最牛批的一点,就是在许昌发了家,那可着实算不是什么好地方。
若非姜国的地理位置,姜庭每次作战,也不可能倾巢而动,无所顾忌,他若是也和那南疆一样,那就别说灭国了,现在还会不会存在,那都得是个问题。
言归正传,姜庭拿下吴王关之后,七十万大军稳扎稳打,白起的不死鸟军团充当先锋,浩浩荡荡的杀向了吴王关身后的小龙郡。
吴州有四大郡,分别是小龙郡、白马郡、童山郡以及居中的吴王郡。
吴州乃是第一任吴王赵淮南的封地,而这吴王郡,就是吴王后人的大本营。
南阳主将李休堂自知大军初败,士气受损,所以直接将百军收拢到了吴王郡城休整,这便导致白起没费什么工夫,就轻松拿下了小龙郡。
小龙郡与其他三郡相连,但地势平坦,不适合守城,吴王关一丢,小龙郡便也没有了防守的必要,所以李休堂才会直接放弃。
能不能彻底拿下吴州,最终还是要在吴王城和李休堂切切实实做过一场之后才会知道,所以姜庭并不着急,只是牢牢守着吴王关稳定推进。
一个大国,可不是那么好攻略的,这注定会是一场持久战,若是处理不好,即便打上个一年半载,那也是相当正常的。
“探子来报,那南阳国主袁天宗,又派出了五十万大军支援吴州,吴王城本就高大雄伟,如今又有一百三十万大军重兵把守,要破此城,难度比之攻陷吴王关,怕也是只增不减啊!”
姜庭看着地图,皱眉叹道。
攻陷吴王关,他不过是来了个剑走偏锋,这才让李休堂吃了个大亏而已,但接下来这一仗,那可就是拼硬实力了,若是一味的强攻,即使他最后顺利拿下了吴王城,代价恐怕也是非常之大的。
“陛下,不知甘将军那边,可曾传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