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后,清理了尸体,将俘虏和辎重全部押回营中。
那些俘虏听说了刘备在舒城将部将所劫之物全部归还给百姓,又因为刘备现在的威名,纷纷表示愿意归降,要追随刘备。
太史慈大喜,将他们编在自己营中。
徐琨离开,城门大开,太史慈和高顺领兵入城。
和甘宁不同,他们二人都严令兵士,不许劫害城中百姓,并且贴出安民告示,说刘将军所率乃是仁义之师,是为了救百姓而来,不会伤害百姓。
而在历阳,孙策接到刘备放弃舒城,转兵向东的消息。
“公瑾,刘备举兵攻打舒城,现在却又放弃,到底是何用意?难道……他想要渡江?”
孙策心里有些疑惑,一时搞不清楚刘备的用意。
周瑜想了一下,答道:“应该是,否则他举兵往东是欲何为,只有渡江,想要绕到我们之后,与合肥之兵前后夹击。哼,刘备不攻居巢和皖城,却来攻丹阳,可见将军在其心中,重于袁将军啊。”
“若真如此,襄安必不能守,即使是春谷,只怕也难以守住了。”孙策担忧道。
“江夏水军屯于江上,我料刘备必与其合兵,方便渡江,春谷若失,刘备兵马便可横行丹阳。伯符,我们当有应对之策方可。”
周瑜和孙策亲如兄弟,时而称其为将军,表示敬重,时而称其表字,表示亲近。
孙策微叹道:“此前未曾料到刘备会渡江攻夺春谷,此时若要遣兵援守春谷,只怕已经来不及,只有希望徐将军能够及时退守春谷了。不过,咱们也须遣兵到春谷同守才行。”
他还不知道襄安已经被围,更不会知道徐琨已经被追打得惨败,只剩下几百兵跟着逃脱了。
“即使徐将军退守春谷,若刘备与黄祖合兵,只怕春谷也难守,须尽快派兵赶往同守。”
“嗯,可先派祖郎带三千人赶去春谷,与蒋司马一起屯守,若有九千人屯守春谷,刘备想要攻下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