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内地暂时还看不到《嫌疑人》这部电影,但叶繁的书迷们在1月1号的时候,就彷佛已经过年了似得。
因为叶繁终于出新书了,他们等的花都谢了。
《嫌疑人X的献身》这部小说从1月1号发售开始,就有些供不应求的架势,在两岸三地狂销不止。
阳老板和几个投资人还打起了这本小说的主意,因为这本书在港岛和湾湾定价较高,折合RMB在20-30元之间。
他们想让观影顾客凭电影票买这本小说打折,不过被叶繁给婉拒了,小说是他的个人收入,凭啥要牺牲他的利润来帮电影赚钱?
叶繁本来就是要赚港岛和湾湾人的钱,这本小说他借的就是电影的风,不愁卖不出去,不然干嘛把电影投资利润给分出去?
电影投资和回本周期很长,风险也大,所以叶繁拍这部电影的目的不是赚钱,更多的是要名声,真正赚钱的生意,叶繁可没这么容易放开。
1月5号的时候,《嫌疑人》在港岛的票房已经超过2000万,上升到了2135万元,按照这个趋势,回本应该是没问题。
然后发行到日韩、新马泰等东亚东南亚等国家,肯定就能赚钱了,如果在内地和湾湾能尽早上映,那就是大赚特赚了。
在加上VCD、录像机等其他渠道的收入,赚的钱也不少,但就像之前说的,回报周期太长了。
没有监管渠道,这中间能做手脚的地方可多了,最后叶繁他们这些内地投资人能分到多少还要打个问号,所以叶繁把目光看向了内地。
90年代初,内地电影发行放映体制一直是“统购统销”+“层级发行”模式。
即大小制片厂生产影片后一次性由中影公司买断,后者再分别经按照省、市、县这样的行政层级的发行公司发行到各电影院。
但是这种模式存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对内地电影市场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并且自84年开始电影制片不再由国家统一拨款,电影的发行放映也需要一个与之配套的市场机制。
随着国家相关改革和扶持的政策办法,这种情况在93年以后就得到了改善。
国内电影行业院线制的起步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