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都市小说>重生79之我在美国开银行> 继续开个单章唠唠嗑,顺便说下事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继续开个单章唠唠嗑,顺便说下事宜(2 / 3)

银行的本质就是一个金钱的中介,它本身是无法提供价值的。盈利来源也是供(储户存款)与求(个人或企业贷款)中间的利差。

在明白这一点的情况下,来捋捋现在的一切。或者说,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主角不干这些事,它的银行会有什么下场:

首先失业率高涨,呆帐增加。出现了呆帐,就意味着有储户的存款受到了损失,要填补这个窟窿,就只能用自己的资金往里砸,而这样又会降低银行资本即所有者权益。在跌破警戒线后,被强制破产。

尤其是在80年新法案出台后,存款利率高限取消,如果没有足够的贷款需求来支撑这些存款消耗,并降低呆帐率,保证营收稳定的话,那些多出来的,无法盈利却还要给储户付息的存款,就是一道道催命符。具体逻辑,我前文也写过了,就不赘述。

而这个也并不是我的主观臆断,在中国金融出版社《发达国家金融监管比较研究》中的数据就有记录。79年-81年,每年破产银行数为10家;82年为42家;83年为48家;84年为79家;85年为120家;86年为138家;87年为203家...

更多的数据我想我不用再写了,该明白的应该就明白了。那段时期,就是美国银行从小型化、独立化,向规模化,批量化转变的过程。

主角解决本地就业问题的核心动力,是为了稳定市场。只有稳定的市场,甚至是繁荣的,活跃的市场,才能保证银行的收益。不然你市场上都跑老鼠了,吊钱没有,你在中间能赚啥钱?

而从开始为了收回呆帐,到一步步被逼着走到今天。这里面还有一个隐藏要素,就是储蓄银行的性质。

现在如果有人有兴趣去看美国的银行排名就能发现,顶级银行里,一家储蓄银行都没有。甚至在Ameriker网站上,你都很少能看到储蓄银行的新闻。

因为相比于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不单单是个人企业,它还是美国联邦储蓄系统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它是负担了一部分政府职能的。所以它的盈利属性是比不过商业银行的,按部就班的储蓄银行,在这个时期内(79-99,二十年),几乎完全被商业银行压在地上打。

营收干不过,规模自然也别想干过人家。在降低盈利的同时,储蓄银行的保障也比商业银行多,尤其是在这个时期。就是还是来分分段。

简单来说就是,80法案以前,美联储的贴现、清结算、信息报送等等服务,是只向储蓄银行提供的,其余商业银行等等享受不到这些。在80以后,联储还有FDIC的一大任务就是要尽可能地保证储蓄银行不破产,或者有序破产。换而言之,就是有人在给你兜底,如非事不可为,他们会给你提供诸如借款在内的一系列帮助,来避免你破产。

享受了好处,自然就要有所付出。就是在特殊时期,要负担起维护当地经济稳定,保障货币供应稳定进行的责任。这也是文中道格拉斯市长会主动找到卡特请求帮忙的原因之一,因为这本就是储蓄银行分内之事。

另外,如果我没有记错,我是写过在养肥道格拉斯以及皮尔森两地的同时,他是损害了其余城市的利益吧?这所谓的圣人,恐怕也只是当地的圣人。对被他祸害的那些城市而言,他恐怕就是最大的恶人。

难不成真有人想看“带恶人”主角?拜托,啥年代了...

阴谋可以做事,但绝对不能成事。我一向认为,真正能成大事者,只有顺应大势,堂堂正正地走出每一步。阴谋可以用,但不能一直用。

只有光明正大的阳谋,才是真正的道路!

至于什么杜邦土飞机之类的,看看啥年代...啥世纪了,不要说20世纪这会是美国官僚力量大于资本的时期,哪怕是90年代大兼并后,也没见哪个商业竞争动不动就来黑手啊。阴暗肯定会有,但那种脱离正常逻辑的黑暗,抱歉,这本书不存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