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生死!
而更不用说,特效永远只是特效,自然无法真正的做到百分之百复刻。
因为这种电影,本就不适合赶拍。
《本杰明·巴顿奇事》电影的整体节奏,是比较缓慢的,哪怕要用两个多小时接近三个小时的时间,来拍出跨度近百年的时间,但是实际上,节奏一直都不是那么的明快,反而会给人一种舒缓的感觉。
最初制作出来的几个片段,李易并不满意,他们只能回炉重造。
不过,成片的效果,李易还是比较满意的。
又比如电影的冷色调和充满怀旧的质感,给人一种纪录片的感觉和时间感,李易同样的很喜欢。
这是一种对比,一种极其鲜明的对比。
有些电影李易可以按照电影的时间轴来拍摄,但是有些电影却不太可能用这种方式来拍摄,毕竟,《本杰明巴顿奇事》肯定不可能真的完全按照电影的时间轴来拍摄。
随着时间一天一天地流逝,渐渐地,养老院的戏份也接近尾声。
其实这也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原因,其他人看了都已经非常震惊于技术可以做到如此程度,但是李易却总是觉得有着这样那样的瑕疵,如不协调,不自然,等等,等等。
事实也是如此,虽然说,看这部电影,会很容易让人这么想,但是事实却是,婴儿时期的本杰明·巴顿,虽然外貌和身体是个老头,但是却依然还是个婴儿,哪怕是个怪胎。
或许我是想告诉所有人,大千世界如此莫测,有人曾被雷击中七次,有人周身布满刺青,有人游泳,有人能背诵莎士比亚,有人是天生的母亲,甚至,有人逆着时间生长,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年轻,但我们当中的每一个,其实也一样孤独,一样经历四谛法门,苦集灭道,在爱与死的面前,天网恢恢,我们一个也逃不掉。
但是实际上,这场戏,这里面的对白,细细品味,会发现,同样的别有深意。
然而,被时间俘获,是所有生命体共同的宿命。
电影的
《本杰明·巴顿奇事》,有人说是一部偏向黑暗风的影片,但是李易却不这么认为,因为这部电影,更多的是不悲不喜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