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那如此你真的有办法能够,让更多的百姓和士卒更有效的御寒吗?”
赵云这时候也是开口了,对于他来说他更关心的还是这件事情。
要知道,这不仅仅是完成和曹丕赌约,让他付出代价的关键。
同样的这也是一件救百姓于水火的好事情。
要知道了面对寒冷,许多的贫苦百姓,一不小心就熬不过去了。
特别是在这这种不安稳的战乱之年。
“自然。”诸葛秋点了点头,自己敢开口,那就是有把握,没有把握的事情,自己可是从来都不做。
“守义,你真有办法,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荀攸虽然知道诸葛秋十有八九是有办法,可是听到诸葛秋承认了,他心里还是很吃惊。
要知道大魏的国土,可是比刘备的汉还有孙权的吴加起来还要大。
而且北方之地于多,更寒,这涉及的百姓可不少。
“公达,我且问你,百姓难御寒是因为什么?”
诸葛秋也能理解荀攸的吃惊,所以反问了一句道。
“这…这天气太冷了,所以缺少御寒的衣物。”
“这上好的皮毛,裘衣普通百姓根本就买不起。”
“别说他们了,就是我穿这衣服,依旧还是冷,而且此物之贵,寻常百姓,一年只怕都买不起一件。”
“若是三口之家,那至少便是要三件,所以大多数百姓,要么烤火,要么以衣数取暖。”
荀攸想了想开口说道,而且这还是要在不缺吃的情况下。
这要是缺了吃的,有衣服都过不了这个冬。
“那么也就是说,只要有物美廉价,又有极强御寒效果的东西出现,就可以让百姓更好的御寒过冬是么?”
“确实如此。”
荀攸应道,可是这也是最难的事情。
诸葛秋改进粮食耕种,提高产量和土地利用,已经是救了天子百姓了。
这样的事情,难道能无限重复。
“你瞧好便是。”
诸葛秋没有解释什么。
其实他也没有想到,自己抽到的棉花竟然派上用场了。
因为之前他一直都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这棉花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物,即便是自己不干预,这棉花也会在南北朝的时候传入。
只是那个时候更多的是在边疆种植,大量传入中原内地的时候,还是在宋末元初的时候。
自己的储物戒指里不仅仅有大量的棉花。
还有棉花种子和一起抽到的纺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