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马过万,无边无岸”,何况是四万大军,沿途经过的方国,大概从来没见过如此庞大的军队,都惊奇得要命,又听说是灭夏的商武王成汤的军队,自然都望风归附,都来迎接,称臣贡献,也派人给指向引路。
商汤就让伊尹把这些国家、部族标注在大商的地图上,算作大商朝属国。
也有些原来忠于有夏的方国或本就是自然邑聚不肯臣服的,商师大军就去攻伐。
那些小国、城邑、村聚基本上没什么正规武装,有个三百、五百的土卒族兵,如何能和武装到牙齿的商师抗衡,打不几下就被缴了械。
商师把那些邑人围起来刀压着脖子:“你们听着,商武王已经革了有夏的天命,现在革命成功,就来解放你们。只要你们臣服大商,称臣纳贡出徭役为大商服务,就能翻身得解放,过上美好生活!”
“大人,俺们在这里过得挺好,自由自在,想怎么过就怎么过,从来不用称臣纳贡出徭役,生活也挺美好,不想被解放!”
“不想被解放就是反革命,立刻杀头,你们的老婆都是我们的老婆!”
“别呀大人!那好吧……”
所以,商师西进,并没有遇到多大的阻碍和困难。
商汤和伊尹一路留心所经过的山川道里,查看地势,绘制地图,看中了几个可以做国都的地方,但是都不十分满意。
***
西商就在今天的河南偃师,正在洛河和伊河之间的地方,就是在今天所说的“伊洛河冲积平原”上,具体位置就在今天偃师市翟镇的二里头村,北面是洛水,再往北就是黄河;南面是伊水,再往南,就是连绵起伏的中岳嵩山,也就是嵩高庠和嵩山女学所在的地方。
在夏末商初的时候,洛河、伊河还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北商水和南商水,因为这两条大河本没有名字,西商人迁徙到这里之后,就以自己的国族来命名这两条大河,北商水就是洛河,南商水就是伊河,它们交汇后流到黄河的一段,今天称为“伊洛河”,那时候只叫“商水”,所以北商水、南商水、商水是指不同的河流和河段,这个得搞清楚。
“洛水”、“伊水”的名称,是商人把故国的两条大河的名字搬过来,北商水就命名为洛水,南商水就命名为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