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历史军事>夏商之际革个命> 第287章 商师西征(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7章 商师西征(一)(1 / 3)

最后大家集体决定,在跟随而来的夏桀的一群庶子中,选了一个年龄最大的,叫惟坤,刚满十六岁,把他拥立为夏后,建立了一个国,就把油邑定为国都,仍旧称“夏”,相对于东夏、西夏,他们是在南方,所以自称“南夏”,成了南海海表的一个小国,奉祀有夏先祖——这个南夏国,就是后来越王勾践的越国的先民。

南夏国在商朝被认为属于蛮夷(淮夷),势力很弱小,自然也不可能再想反攻复辟之事,只求能安稳过日子。

这里地处淮、泗下游,远离中土,偏僻荒蛮,濒临大海,山水林田泽薮众多,资源富饶,四周只是一些小国和部落族群,过着最原始的农耕渔猎生活,很少发生争斗,反而生活安定,经历了整个商朝。

在这一片广大荒蛮的地区,南夏是唯一的一个有文化、有艺术的国家,因为夏桀逃来此地,带了一大批夏朝贵族和一些文化物品,贵族们都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他们的文化对南海及江淮流域诸国的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比如夏人的《禹迹图》(又称《禹本纪图》,即《山海经》中的《海经》部分)就一直流传在楚国,乐舞《九辨》《九招》《大夏》等也广泛流行在江淮等地,对楚文化影响深远。

所以有人认为,淳维逃亡西北带走了夏朝的武力,夏桀逃亡东南带走了夏朝的文化,大概是有道理的。

到了商朝的商昭(武丁)时期,商人开始东南经略,就是征伐东夷,和东夷开战了。南夏和淮水流域诸夷人国都参与了对商朝的战争,打得很惨烈,而且旷日持久,最后商人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目的仍没能实现。

也就在这个时候,南夏的大司马有戉氏的戉伯无翰,是夏后少康之子王子无余之后,是夏人的同宗,带兵参加战争,战争结束回到南夏,利用手里的兵权发动了政变,废了当时的南夏王,夺取了南夏的正宗。

到了商朝末年,商纣对东夷大规模用兵,平定了东夷,南夏在商人的打击下分崩离析,在当地呆不住了,一部分南迁到会稽,建立了戉方,即越方,就是后来越国的前身;一部分南夏人融入了徐国、楚国等国,南夏国就消失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指出吴越徐楚等江淮流域国家的民族中都有夏人的成分,显然是很正确的。

****

商汤一直怕打蛇不死反被蛇咬,怕夏桀卷土重来,听说了夏桀、妺喜去世的消息,一块心病登时去除,欣然大喜,找来伊尹商量,准备在镳宫举行宴会,大庆三天。

哪知道伊尹反对,说:“君上,切不可如此!无论如何夏桀是一代夏后,我们大商原来作为臣子,驱逐了他,就有点于理不顺,所以我们对天下人说是为了救民于水火,而不是为了贪位。现在夏桀死了,如果您大庆,一是显得您不仁慈,二是会让人说你就是为了夺位,给人以口实。”

商汤顿时醒悟,点着头:“善!右相说得有理。那予一人该怎么办?”

“您就表示一下哀悼即可。”

于是商汤在大室朝堂上宣布了夏桀夫妇去世的消息,然后下令:罢朝三日,禁弦诵歌乐者一旬,还举行了一次祭祀,表示对夏桀夫妇的哀悼。

天下人听说了,都盛赞商汤是个仁义之君,驱逐夏桀果然不是为了贪图权力报私仇啊——古人就这么好骗!

景亳及其周边地区的旱灾一直没能消除,商汤又举行了多次祈雨祭祀,效果不佳,他知道这是天意如此,自己也无力改变,只能召集群臣来商量对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