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历史军事>夏商之际革个命> 第263章 夏革来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3章 夏革来奔(2 / 3)

就在这关键时刻,跟随夏耕的小儿子季僈跑回来了,他不想跟着老爸和仲贡逃往西北,而是逃回了东夏。

他回到东夏了解了情况之后,毅然支持三哥叔象,发动族人和自己领地的各个部族加入了叔象的军队,一起进攻斟寻夏邑。

东夏群臣见此情景,都不拥护夏革,也拥护叔象,东夏师也倒戈向叔象。

夏革见此势头,知道自己在东夏呆不下去了,就弃位出奔,带着亲眷、族人逃出斟寻,跑到了西夏,投奔了商汤,等于是叛逃了。

东夏那里就拥立了叔象为国君,称为“夏象”或“夏叔象”,以季僈为太宰相国,辅助国政,称为“太宰僈”。

商汤在牧宫大室里接待了夏革,让伊尹、仲虺等大臣陪着。

夏革四十岁左右,白面长须,文质彬彬的,贵族气质倒是有,但是没有什么做君主的威严,而且满口的文章典故,道德玄谈,有点迂腐,不由地心里暗笑:这样的人能当东夏的君主,也真是奇怪了。

大家看看《列子?汤问》里记载商汤和夏革关于“古初”是否有“物”等问题的问对,《庄子?逍遥游》里还有商汤问棘(即夏革)鲲鹏之事,夏革的话里都是哲理玄谈,神神乎乎的,漫无边际,反正和治国理政没太大关系,也没什么意思,这里就不写了。

接见之后,商汤问群臣:“你们觉得夏革怎么样?”

仲虺说:“这位不是当国君的材料,满脑子都是学问,诗作得也很不错,可治国理政没本事。”

伊尹却笑了:“君上不是正需要这样的人来管理夏邑?”

“对对,对啊,”商汤也笑了:“他是夏桀的侄子,夏耕的儿子,还当过东夏的国君,又这么软,帮我们管理夏邑正合适。”

之后,商汤下令,封夏革为“夏公”,居住在夏邑管理这里的夏民,同时派了四个官员辅佐,其实就是监督、监视,防止夏民闹事。

夏公革对商汤感恩戴德,表示一定忠于大商,把夏邑管理好。

就这么安稳过了十几年,夏革去世了,他的大儿子文赡(一说名赡,文是谥号,即夏文公)继承了夏公的职位,称为“夏公文赡”,或者称为“夏文公赡”。

夏公文赡一直不想当商人的臣属,因为夏邑人一直受商人的歧视,被监管、被驱使、被奴役,日子过得惨淡,曾经几次鼓动老爸夏公革带着夏人迁国逃跑,夏公革觉得商汤待自己不错,所以断然拒绝。

夏公文赡即位之后没几年,赶上夏邑闹旱灾,他趁这个机会鼓动夏民造反迁国,杀了监督他们的商朝官员,然后把夏社的祖宗牌位一划拉,带着六千多邑人和野人离开夏邑,分批向西北迁徙,辗转数年,投奔淳维去了。

这样,原来的西邑夏被彻底抛弃,一座壮丽辉煌的王者之城很快颓圮,成了一片荒废的丘虚,变作雉鹊之巢、狐兔之宅,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荡然无存,只有那个地方还留下个名字叫做“夏丘”(后来因为音近通假也写作“瑕丘”),其实就是夏墟。

总之,夏桀三十岁登基,为夏后三十一年,这年被商汤带领诸侯联军攻伐,夏邑被攻克,夏桀被驱逐,时年六十一岁,夏朝灭亡。《竹书纪年》里说夏朝“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夏朝从大禹奠定基业、夏后启开国承家直到夏桀,一共存在了四百七十一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