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良也是个十分聪明的人,听到这里,大概明白了董良的一些意思。
孙权在那么艰难的时候四处求救,拉拢了一大批外人,却偏偏让自己这个功劳大得出奇,能力也十分优秀的亲叔叔在家里赋闲。
这确实是一个蹊跷的地方。
这么看来,要么是当年孙静和孙权争过,但是孙权应该在周瑜和张昭的支持下赢了。
所以,孙静不得不退隐。
而孙静的大儿子孙暠却不服气,想要起兵反叛,结果有些优柔寡断,被虞翻拦住,最后被孙权坑死在豫章。
要么是孙静没有想争,但是孙权却害怕自己这个功高震主的叔叔。
所以孙权对孙静起了猜疑,或强迫或自愿的孙静告老还乡。
而孙静的大儿子孙暠则对自己父亲的遭遇感到不满,起兵反叛。
董良看着马良若有所思的样子,又听到马良说出来的推断,对这个在自己面前非常恭敬的学生感到非常满意。
不愧是能在历史上留名的,这眼光和智慧确实非常出色,董良稍微一点拨,就能举一反三。
董良也肯定了马良对于孙静两种遭遇的猜测。
“如果孙静是被猜忌,那么一定也会对孙权感到心灰意冷。而自己的儿子又已经死了一年。要说他心里没有恨,是不可能的。那么能被孙权猜忌,说明孙静手里的实力不小。”
“如果孙静当初是和孙权进行了抗争,政治斗争失败之后还能安然无恙?孙静手里可以动用的力量可见一斑。本来就和孙权有斗争。又死了大儿子一定会早做准备,想着报仇。”
“无论如何,孙权号称是三世基业,但归根结底,只是继承了遗产。而孙静,才是那个根根本本从头打到尾,立下赫赫战功的人。论其威望,用其资本,孙静都不可能弱于孙权。”
“不过这些东西一直都是猜测,我不敢将希望寄托在这上面。令我惊喜的是,这一次来的使者,竟然是孙皎。”
“从孙皎的口中,证明了我所有的猜测都是对的。”
董良背着手候,有点得意的摇头晃脑。
“尤其是刚刚从孙皎口中得知,去年孙策刚死的时候,群臣居然要推举孙翊继位,因此,我可以知道,江东那边的争斗是非常的严重了。身处于这样激烈争斗的环境,孙静一定是早做准备了。”
“那先生为何要派陈将军去帮助他们?却又叮嘱陈将军尽量不要动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