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许许多多的英才,十几岁,二十几岁就已经建功立业。
可那些人地处中原,风云变幻之地,那种地方锻炼出来的,和江东这边剿匪的不可同日而语。
江东之英才,遍观史书,除了个别拔尖的还是以整体的优势,综合实力取胜。
如今看来真是除了一个周瑜挑大梁,正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
本来就这这初期挑大梁的太史慈,甘宁等被刘备收入麾下,蒋钦等被杀。
剩下的就太少了。
后人再看史书,谁又能不感叹董良为刘备选择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呢。
......
董良又开始建立新的工厂。
这一次,把诸葛亮也拉了过去。
工厂的建筑设施的建设还是很容易的,难的是对于员工的招聘。
这批工人的忠诚度必须要保证,万一技术外泄,那这个三国,说不定,董良就彻底玩不转了。
工厂在山下建造完毕,外面是密密麻麻的守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董良和诸葛亮上山来,伊籍在山下遴选清白可靠的工人。
自从董良将研究火药的工作交给这些方士,来这里的次数就少了很多。
偶尔来视察一下安全情况,看一下自己派过来的学徒的学习情况。
给那些方士打打气,给他们发一发田产地契。
都是董良自己给他们置办的产业,虽然不允许他们下山,想用得上这些财产怎么也得数年后,但是给他们看看,也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
今天董良和诸葛亮上山是临时起意。
但是这并不代表山上没有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