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是郡王,颜白的安阳王就是这个级别,大乾王爵无功,二世而降,安阳王这个爵位,到了颜白父亲这一辈就从亲王降到郡王了。
再往下就是奉国、辅国、镇国将军这个级别,这个爵位就是祖上王爵降没了,落得一个安慰奖,除了一些争气的宗室,大多数人都是每年领一点宗人府发的年奉,混吃等死。
而勋爵从上往下依次是国公,侯,伯三个级别,这些爵位大部分是开国功臣世袭下来的,剩下的小部分是后来臣子立了大功,被封的爵。
最后就是奉国、辅国、镇国中尉,这个爵位是立了功劳,但功劳又不够封伯,所以封为此爵,三个中尉之间并无大小之分,同等级别。
所以,马晋得到的这个奉国中尉就是大乾勋爵最低的一个,空有一个名号,没有什么实权,不过,今后马晋也勉强能称的上一个勋贵。
怎么说咱也是个贵族了,马晋在心里安慰自己道。
……
其实真正让马晋惊喜的,不是这个奉国中尉的爵位,这个爵位说高不高,说低不低,对马晋来说象征意义大于实用意义。
马晋真正看重的是景康帝的后两项奖励,第一个赐同进士出身。
这个可不是小奖励,赐同进士出身这句话,往常都是出现在殿试过后,授予三甲的称号。
大乾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景康帝这一道圣旨,直接把马晋的资历往上提了一层。
当然,同进士出身其实并不是什么好话。
同,其实是不同,是给三甲的一点安慰,就和“如夫人”一样。
如夫人,不是夫人。
同样,同进士,也不是真正的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