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具体的,更深入的理由他们说不出来。但是他们的感情绝不是假的。所以小姑娘也很快记住了这个道理。
也就是说,她现在能吃饱,没有人逼迫她做不喜欢的事情,不用挨打,都是因为那个人——刘备,刘玄德。
……
也就是因为这个理由,在她面临人生中的第二个选择时,她选的毫不犹豫——
像是她这样的灾民,在安置到冀州后,便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被同样身为难民的人收养,作为他们的养女组成新的家庭,而后被安置在新的亭里,作为编户齐民。
另一个,便是进入州学。成为州学学生。
——是的,身为传统派的女权主义者的刘玄德,在招募州学学生的时候,不单单招募了男孩,也有一定数量的女学生。
男女合校虽然增加了一些管理成本。但就像是刘玄德说的那样,他要拯救,要启发的是全体华夏民众。而“女子”,理所当然也是华夏的一部分。
女孩同样有受到教育的权力,甚至在未来,刘备会逐渐扭转世风,让女性可以走出来,从事更多的工作——
“解放女性”,是刘备计划的核心“解放生产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当然的当然,就好像刘玄德的绝大多数理念一样,“招收女学生”的方案,从最开始就承受了重大压力。
学院的教师们觉得不爽。要刘备好好地做他们的工作……
幸好,孙公祐是个很好欺负的老实人。否则刘备还真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而在摆平了学院的教师们之后,另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学生——
冀州的人们对于将自家的女孩,送到各地乡校学习心有顾虑。
一方面因为伦理道德忧虑,以及一系列问题,他们担心;另一方面,年纪较大的女孩,在家中需要承担一系列家务劳作,以及帮忙照料她们年纪较小的弟弟。在这种情况下,强制她们去上学,理所当然会加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