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简直就是在刻意地,人为地清除华夏的文化元素。
刘青阳顿了顿,又接着说。
“更可怕的是,不少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温水煮青蛙的策略,还有不少人嘲笑我是危言耸听。”
“我来打个比喻,往前二十几年,我那时还很年轻,也是一个充满热血的青年。”
“有一年日国大臣参拜他们的鬼社,全体华夏人不约而同的抵制日货,掀起的浪潮让日国都颤抖。”
“可如今呢,参拜几乎成了常态,而我们有不少华夏人似乎也习惯了。”
“甚至还有华夏的公众人物穿军旗装,还有到鬼社门前打卡拍照等等。”
“南京大屠杀,抚顺平顶山惨案,旅顺大屠杀等等,日国人在华夏犯下的罪行是罄竹难书,那些冰冷的数字,难道他们都忘记了?”
众人一听,似乎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虽然这些劣迹斑斑的公众人物都受到了相应惩罚,但他们对历史的淡忘引人深思。
现在不少公知叫嚷着华夏应该要包容,要原谅,似乎罄竹难书的罪行都可以一笔勾销。
好在大多数的华夏人牢记了历史,更有像刘青阳这种义士在默默守候。
正如刘青阳所言,我们没有权利去替死难的同胞原谅谁,只有责任继续守护。
秦凡点点头,他对这刘青阳也是心生敬佩。
“刘老板,以前是不是有两个姜保国?”秦凡又问。
刘青阳一怔,摇头道:“不会吧,我只知道这一个。”
这么看来,刘青阳并不清楚两个姜保国的事。
与此同时,京城的老四合院。
一辆小轿车缓缓停下,小伍连忙上前拉开车门,从车上下来雍容华贵的姜诗文和毕恭毕敬的权芳。
“大小姐,你回来了,我去告诉老爷子。”小伍说。
“不用了,你忙你的事去吧,我爸在哪儿?”姜诗文问。
“在书房中写字。”
“哦。”姜诗文举步向书房走去。
刚刚走近书房,就听见从里边传来谈话声。
姜诗文停住了脚步,侧耳聆听。
书房中的姜城戴着老花镜看着手机中的一张照片,笑得合不拢嘴。
那是几天前,姜天睿从港都带回来的。
还说这是秦凡的儿子圆圆,是他的重孙子。
姜城是看了一遍又一遍,简直乐开了花。
“老爷子,你这是今天看第三次了。”陈途打趣道。
姜城笑了笑,颤悠悠地从椅子上站起来。
“小陈,你说几个月后,小凡带着这小家伙回来,该是多好。”
“呵呵,老爷子,小少爷肯定会回来的,你的重孙子也会回来的。”
外边聆听的姜诗文身子一僵。
暗忖:“秦凡竟然有后人了,那肯定是天睿带回来的照片。”
就在这时,姜城的声音又传来。
“唉,不知道小凡能不能按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