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玉连忙又道:“恕臣斗胆,七十个文翰学士都是圣上亲自调教出来的,他们跟在圣上身边这么久,多少学到了圣上行事的一点儿皮毛,若仅仅调遣去当一方县令,又有些屈才。”</p>
圣上道:“顾爱卿所想,正是朕所想。不仅是文翰学士,一些寒门出身的官员,都不该屈居末流。大禹朝任人唯贤,不该只靠家世高低。”</p>
顾玉道:“可是今年的官员考绩时间已过,除非有职位空缺下来,否则文翰学士们无根无基,不好补上去。”</p>
圣上随手翻看着手里的奏折,眼睛扫到了吏部尚书张大人的上奏。</p>
他拿起那个奏折,没有翻看里面的内容,只是摩挲着吏部尚书的名字,道:“吏部...管文官任免、考绩。”</p>
而后圣上对顾玉道:“你吏部的职位还没撤,在吏部待得如何”</p>
顾玉苦笑一声,道:“臣身为文翰司的掌事,几乎不往吏部去了。再加上发生了这么多事,臣在吏部几乎成了一个透明人。”</p>
圣上自然知道顾玉处境。</p>
现在的顾玉就是一个靶子,她去哪里,就会被盯到哪里。</p>
终归是实权不够多。</p>
谁要想给顾玉使绊子,可谓轻而易举。</p>
可是他又记着顾钧益当年功高震主的样子,不欲给顾玉过多实权。</p>
左右两难,让圣上顿生愁绪。</p>
顾玉猜到圣上现在的纠结。</p>
不过是想让马儿跑,又不想给马儿吃草。</p>
不过无妨,她现在大病初愈,正是敏感时候,也不想吃圣上的草。</p>
顾玉抬头,看了眼文翰学士,又看了眼圣上,一脸欲言又止的模样。</p>
圣上对文翰学士道:“你先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