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道子低头道:“这是臣弟的本分。”
姬昌明不再和姬道子纠缠。他起身道:“你们都回去吧。关于秦军南下的事情,明日早朝会有旨意颁布。”
陈安和胡冲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吴敦刚想说话,但看到陈安和胡冲没有要说话的意思,便忍住了。
陈安看姬昌明闭起了眼睛,便恭声道:“陛下早些歇息,老臣告退。”胡冲、吴敦、姬道子、王守山也纷纷告退。
等陈安等人都离开了宫殿。姬昌明道:“宣卫将军柳擎”
不多久卫将军柳擎进了大殿。柳擎拜倒道:“臣参加陛下。”
姬昌明笑道:“爱卿平身。柳爱卿,你跟着朕多久了?”
柳擎道:“臣在陛下身边二十年了。愿意一直护卫陛下!”柳擎也知道今晚发生在李园的事情。
柳擎是姬昌明少时的玩伴,是少有的几个姬昌明能够信任的人。在姬昌明登基后,柳擎被逐步提拔为卫将军,专门负责保卫宫城。
姬昌明道:“今晚陈安和胡冲都说对于在秦军南下的事情上没有欺瞒朕。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柳擎道:“是,陛下。在秦国统一北方,南宫永固的政治野心极速扩张。近年来,秦、晋双方在边境时有摩擦。我想秦、晋双方早晚必有一场大战。秦国现在势头正盛。而我们大晋因为多年来的内耗,其实已经很虚弱了。如果等南宫永固整合了国内的力量后南下,大晋恐怕很难遏制秦军南下的兵锋。臣觉得不能给秦军积蓄力量的时间。加之发生李园这样的事情,金陵城暗流涌动。真要等到秦国大军压境的时候,有些人可能直接投敌叛变了。臣觉得可以利用这个时机把国内的一些不可控力量消耗在边境。”
姬昌明眼睛一亮,笑道:“爱卿真知我心。”
第二天早朝前,朝臣们都知道了李园发生的事情,开始议论纷纷。他们开始猜测皇帝很可能会利用李园的事情对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付一些家族。
上朝前,一名寺人先宣读了一份圣旨。
寺人高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秦国狼子野心,频频挑起边境战争,屠戮大晋子民。为免苍生遭厄,万民罹难,威武我皇决定积极防御秦军,解除边境威胁。升任原中书令陈安为中书监,原尚书令吴敦为中书令。车骑将军胡冲加侍中。升任原兵部尚书欷谦为尚书令,司徒姬道子同录尚书事。任命江北军府镇将兼徐兖州刺史陈玄度为淮南江北防御指挥使,豫西军府镇将吴伊为淮南江北防御副指挥使。任命江中军府镇将兼荆州刺史胡冲为荆州防御指挥使。任命益州刺史王濬为益州防御使。命卫将军柳擎兼任兵部尚书,调羽林左卫入江北军府,羽林右卫入豫西军府,征召一万五千良家子入羽林中卫并改名为御林军,由卫将军柳擎统领。调巡防营左军卫戍石头城,石头城守备军与巡防营右军合并更名为京师守备军,任命原巡防营统领王守山为京师守备军主将。其他人等随后任命”石头城在金陵城外二十里,是金陵城西北方向的最后一道屏障。
这一道道任命宣读下来,吴敦的脸都绿了。皇帝把他升为中书令,看似权柄大了一些,却把陈安任命为了一直空缺的中书监。中书监才是中书省的正印长官。皇帝明显是想要他去中书省和陈安争权。而接任尚书令的却是与陈安关系非同一般的欷谦。吴国宝没有从兵部侍郎升任兵部尚书,反而由卫将军兼任了兵部尚书。更让他生气的是,与吴家有关系的羽林右卫、调巡防营左军均被调出了金陵城。吴家在金陵城的兵权等于全部被皇帝拿走了。
陈安率先跪倒在地高声道:“臣领旨谢恩!”他的心里大大松了一口气。皇帝还是借助李园事件出手了。皇帝基于权贵们躲祸的心理,一举调整了朝局和金陵城的守卫。虽然吴敦被调入中书省和他争权,但是他并不太在意。他心里想着只要这次能够应对好秦国的举国南下,即便是退隐都没有关系。
胡冲等人也紧随陈安领旨谢恩。
在其他人都跪下后,吴敦怔怔地站在那里。圣旨已经宣读,其他朝臣都已经接受。他一个人也无法改变什么。跪在吴敦旁边的户部尚书王凭之看到吴敦还站在那里,连忙拉住吴敦的袖口,示意他领旨谢恩。吴敦这才慢慢跪地谢恩。
姬昌明看到朝臣们的表笑,脸上泛起了笑意。只是这笑意有些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