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现在李隆基的记忆就在这里,这是一个令王庆没有办法否认事实。
他压下心头的震撼,迅速的调动唐玄宗关于这一切的记忆,想要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唐玄宗做出这样一个决绝的决断!
事情很是复杂,与各方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过造成杨玉环之死最直接的关系是他的族兄杨国忠!
杨国忠与杨玉环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密切,杨国忠不是杨玉环的亲哥,而是族兄,而且还是关系很远,一个太爷的那种。
在杨国忠没有入京做官之前,两人连面都没有见过。
而杨国忠后来一直官至宰相,也并非因为杨玉环的裙带关系,而是靠的自己的本事。
这家伙在经济管理上,很有一套,是唐玄宗极为需要的人才,所以就飞黄腾达了。
至于李林甫和杨国忠两个先后宰相的专权和跋扈,实际上李隆基都是知道的,甚至于这一切都是他明里暗里一手促成的。
这所以会这样做,不是因为唐玄宗的脑子被驴踢了,放着好好的忠臣不用,非要用这两个货色,而是因为吐蕃的强势崛起。
在此之前,唐朝的兵制是府兵制,府兵亦农亦兵,有利于层层分割灭,兵将不相识。
有点类似后来赵老二弄的那一套,或者说赵老二便是在唐朝府兵制的基础上发展出来了宋朝阉割武将的那一套兵制。
所以在唐玄宗之前,唐朝没有拥兵自重的军头。
因为是亦农亦兵的缘故,府兵制想要长久的在一个地方打仗驻守根本就不可能,所以府兵需要轮班倒。
比如前往遥远的安西都护府那里,一年下来差不多需要七班倒,施行轮换。
即便是战事吃紧,也需要三班倒。
也正是如此,才使得几十万的府兵,真正能一次性出现在战场的只有十余万人。
纵观玄宗之前的唐朝对外战争灭,基本上都是控制在一年之内,快速推进击溃草原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