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你小小年纪,却只顾着干些大事情。往来于我们这些老人家之间,也多在考虑与年纪极度不符的发展问题。”有他人在,杨高澹仅是说些皮毛。
李之笑笑,略过不再深谈,只向杨高澹提起断崖山其其格对于医道的兴趣。
杨高澹对李之身边发生时了如指掌,关于小姑娘其其格的更大心事也是心知肚明,略一思量,便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
“你大婚之日,断崖山也会来不少人,与他父亲说一下,接下来就让小丫头留在我身边吧。此女子若真有医者天分,不妨暂时留在我身边,待得有一定基础后,我另找位女性大医,教授以来也方便。”
清绮对此人印象深刻,内心里也极喜爱那个小姑娘,但其其格因心内对李之抱有情愫,便觉对不起清绮等人,因而这一次不等她们自寻鹿大会上返回,就早早随副官哈斯额尔敦返回了。
她说道:“瑜然,记得给其其格提前布置好房间,就让她随我们住在瞻远阁,那妮子脸皮子嫩,见到了少拿她调侃。尤其是你啼儿,到时可要管住自己嘴巴。”
庞啼嘻嘻笑着答应着,“我倒是好应对,态度上多注意些就是了,只是某人可要管住了自己,别净做些瞎许诺,哪怕是无意识之间那种。”
李之瞬间感觉到无数眼光投射过来,赶忙岔开话题:“杨叔,一般太医郎中都是男性,女性是非常少的,虽知必然还有一些女性医学大家的,但为何不曾见到女中医著作?”
杨高澹回道:“历朝历代女子几乎是没有地位的,更别说有什么作为成就了。但是,我国却有两位非常有名的女中医,她们对于一些疾病有自己的见解,她们是西汉义妁、晋代鲍仙姑,义妁最终被汉武帝征人宫,封为女侍医,专为皇太后治病,据说深得太后信任,但没留下著作;鲍姑是晋代非常有名的一位女中医,她的丈夫也是炼丹师,她长期跟随丈夫在广东罗浮山炼丹行医,为民治病,岭南—带民众尊称她为鲍仙姑,如今越秀山下三元宫内就修建了鲍姑祠,以志纪念。她倒是留下《肘后备急方》,一部医学名著,我师门里有此抄注。”
杨高澹所谓的师门实际并不存在,而是孙思邈的祖地后裔杨家,孙姓为本姓,现今继承孙家衣钵家族实为孙家旁系,为遮掩孙思邈离世而打造,仅余其著作《千金要方》。
真正孙家后裔改为杨姓,就是隐世在深山里的祖地内,男女虽仅有部分从医,但也有位杨高澹的姑姑,拥有极高深医术。
李之并不知杨家人此时就避世与终南山,但隐约知道一些事,比如自从孙思邈修得一身高明道家修为后,应该是与某一隐门建立起良好关系,像是容弘冉,古沫然,离其三人就出自于那个隐门势力,在李之猜测,如今的杨家大概归入了那方势力。
没有人给他讲其中隐情,李之也不好出言询问,此时杨高澹借用师门来遮掩,他也只能顺其意答应着:“这样也好,杨叔师门是医道门庭,入得那里才能更系统的学到些东西!不过其其格我已考察过,她的确有兴趣之外的资质。”
“那就好!你本身医术虽然不凡,医治经验却更多依靠特殊真元感应,实际上你暂时也教不出多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