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随各坊肆和夜市的频频泛生,从根本上突破了原来那种固定、集中、封闭、限时的市场格局,出现了更加繁荣、更加开放的新局面。
长安城商业空前繁荣之现状,以及在其间或太子,或大员,各以私人身份的悄无声息现身于市,无疑给这等巨变添上了默佑认可意释。
大唐这个封建王朝历来的“重农抑商”经济特征,也随商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惊人,商人的地位也因之比种田人要高出几个等次,再不是中国的封建经济一直得不到实质性发展的主要原因。
“八王所言也是洛阳一方崭新认知意识的由来,都府长安进一步巩固了世界性大都会的现实,这一路行来,距离此间越近,让我们这些陪都来客也越感王朝商业经济迅速,和长足进展的变化之惊骇!各式新兴商业象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在长安城四近各处,更让我等深感此行之必要性!”
讲话者名曰边炯边宝昌,为李姓皇室在西京洛阳的根植势力,虽算是李氏一方嫡系旁姓,但因其凸显的商业谋略特长,及颇具前瞻性的人文发展智慧,就是如今政事朝情日渐微妙的洛阳城当局,也丝毫不敢轻忽了他的存在。
何况日后篡权为皇的武则天,也的确极具帝王之能,始终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即使未曾登基,也一直把选拔优秀人才作为朝廷的头等大事来对待。
她的几十年暗里究研,更明悉以史为鉴,选贤任能,从谏如流之要甚,至少在她自己尚未成就帝位之前,其人尚能有足够认识,知道择人德才兼备,不避亲仇,注重品性。
因而,即使当前的洛阳城正处于武则天设威储势关头,作为河南府通判的边炯,虽说真正管理的事情已经不多,但依旧仍管理着一府民政,事务同样繁忙,尤其在包括洛阳城在内的河南府商情发展上,此人地位不仅未被消减,相反极受武氏重用。
足可见,抛开边炯边宝昌李姓皇族极亲近关系不讲,此人无论品行亦或能力,便是心有旁骛的未来女皇,也不能无视他对于洛阳城乃至大唐的重大影响力。
当然此时身处极尴尬身份、地位、环境之中的他,唯有越发坚持其一贯地中庸政治倾向,更一门心思投入到经济拓展上面,于朝中具体事务愈加不予涉及,方为令武氏大胆放任的最主要原因。
作为后世来人的李之,却未见此人在史册上多有重要记载,想来边某人再是商业能力突出,在未来的权势更迭里或被倾轧,或是早早卸甲归野,也是不可能独善其身的。
不过,李之倒不认为此人从此再无用处,至少因为自己的出现,定然会在已然架空的历史里,或多或少留下个人的鲜明印记。
换句话说,他认为边炯边宝昌若是果如建成王低声相介的那般非凡与忠义,自己大是可以帮他改变一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