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来的李隆基,李之与太平早有透露,因对其有足够的信赖验证,即使那时候尚无二人的孩子,已然有所指点。
就因论及韦皇后、安乐公主,就必须涉及到李隆基,才会有其后参与‘唐隆之变’的引将出来。
那次变故,是李姓夺回皇权后的最重要的一次宫廷政变,那是继神龙政变后的另一重大历史事件,才有后来的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的开元盛世。
“哥哥是说......”
“是那位比我们淳儿大上不到两岁的表兄李隆基!”
此位未来圣君的出身年月未变,却因李之的参与令高宗多出一年半的寿命,从而让本该自东都洛阳出生的李隆基,成为了诞生于长安兴庆宫。
他的父亲李旦当时也未称帝,甚至不曾册立为太子。
但这一切并不影响将来皇庭局势走向,就是因为那位一心要改朝建代的武则天。
太平当然也不会一无所知,却也只是她成年后一些所见所闻,以及个人猜疑,且多为史书上不可能记载的真正内廷宫斗。
并不见得多惊心动魄,却也彰显着钩心斗角,用尽心机。
天底下再也没有东土人这般,擅用灵智的为人处世方式,尤其是皇宫内院里的人际往来,谓之以步步惊心毫不夸张。
在这种环境下耳濡目染,实际上太平公主的心智又能多单纯,故而往往李之所讲的武氏相关种种,由不得她深信不疑。
而且就如将李隆基三个字已经说出,余下部分她结合时局未来走向,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所以他口中的一些人和事,讲与太平听闻,不需要过多地剖析透彻,即能理解。
“是不是我的将来,也如自己母亲那般冷血、野心?”
即使自己已然猜出个三分,太平仍忍不住出声问道。
“太后之所以对你多加宠爱,就是在你身上看出一部分当年自己的影子!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但也称不上多么异类,因为首位女皇的出现,当时的女权当道思想已经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