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能!武则天可不是普通女人,她的智慧不低于先皇,这等潜匿之举,不可能瞒过了她!我说句话,二位可别不听,一旦武氏坐了天下,皇族就会改姓武了,李姓皇家份也就成了摆设,尽管名义上仍是如此!李德就任,不仅可解目前的镇江王府之困,也顺便让九王你也暂时脱离了险境。至于从此沦为了武姓势力,同样是名义上的而已,因为淞王、轩王、明王、建成王、南江王后都可以与你作证,是不由己的被动。”
“哪里会有这么简单,太后吩咐下来的事怎么办?正像李先生所言,此人的智慧相当高,在曹营心在汉可是满不过的!”
“那就要结合长安城未来发展形势了,洛阳一方若有要求提出来,你大可以提前知会到几位王,只要不影响到长安城经济基础,总有个万全之策商议出来!”
其实李之这番话里,有些没有直白道出,你镇江王本就与其他几位王之间没有密切交往,游离在外乃是常态。
这与几位王将之排挤,并没有多少实质的不同,武后安排给你的任务,也绝不会过于紧要了,因为镇江王本来就在长安城商业规划整体建设中,主导地位就不重要。
况且一旦李德答应就职,几位王针对于镇江王的排挤就成为了现实,这样的况下,武则天只会安排些力所能及之事。
而且将之拉拢,不见得就是指望他对长安城做出多么重大的改变,其中的象征意义更多一些。
只要他做出来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态度,事实上已经达到武家的目的了。
李之紧接着说起:
“面对未来局势,几位王也需要或多或少的做些改变,明王让出大理寺卿,不就是改变?而你九王这样做,无非是首先确保自安危而已,或许一段时间内名声不济,但总比武氏先拿你来杀鸡儆猴要好得多!原谅我这般用辞!”
镇江王还未发话,南江王先行提出疑问:“为何李先生确定九王会成为首先打击目标?我又为何不在此列?”
李之耐下心来,一一针对的提出个人分析。
于他的认识里,在此之前,明王会成为这个首要人物,因为他的担职会影响到酷吏制度的开展!
如今明王提前退,酷吏制度也就顺利实行了。
四王南江王则不同,就因其长子兵部尚书李奇,在李姓军方的影响力很大,动了南江王,会给各诸藩势力一个奋起反抗的理由。
轩王本就不太参与内政事务,他的职权范围更多重在外交,以及商业规划设计。
淞王的一王份,可是诸王之首,即使抛开了他的职权范围不谈,武则天也不可能拿排名首位的淞王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