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唐朝生意人> 第八百零五十一章 上行才有下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零五十一章 上行才有下效(2 / 3)

就这样,一个登基不到一个月的唐中宗,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匆匆走下了历史的舞台。

正是因了解这一切,李之才会有之前针对于此的加以引导,利用并不存在的神秘老道,使得高宗为日后的女性当权问题,刻意提升李之尚方剑的使用权限。

但李之也是心知肚明,这等权限已将武则天此时的天后身份排除在外,也就是说,女性当权的问题,特指武氏之后的任何干涉皇权的女性。

这一点也早在李之的计划之内,因为他与高宗早已达成共识,武则天的治理天下能力暂时无人可替代。

至于祭祀黄帝陵的问题,其实也是李之侧面提出来,自进入唐朝以来,三任大唐皇帝随均有不定时的祭祀行为,但绝没讲此视为紧要之事利用起来。

大唐开始重视此事,还是在六十年后的唐代宗年间。

看似此举更多与形式主义,更涉奢废妄耗之嫌,实则除李显之上所说的那些重要意义之外,更是一种凸显寻根问祖,不忘家乡故土,炎黄子孙血脉相连、同根同祖的赤子情怀之举。

原因在于大唐李姓皇族实有胡蛮血脉性质,刻意隆重而张扬的行此以国之势祭祀黄帝陵行为,是一种凝聚大唐子民民族团结的长远意识培养。

所以,将祭祀黄帝定为国家制度,有利于民族性向心力量的久远,将炎黄子孙的烙印,从此深深铭刻在后世子孙的血脉里。

实际上炎黄子孙这个重要符号从此衍生至后世现代,仍旧方兴未艾,就是始于黄帝陵祭祀列为国家祀典之后,李之当然对能对此有浓厚的切身感受。

高宗当然不会毫无原则的信任李之,巧不巧的,李之体内那一缕气劲,潜意识里的有着李姓皇族祖先留给自己的些许猜念,却与高宗数次梦见的情形大体类似。

这种看似巧合却似乎存在着某种玄之又玄的必然性,才使得高宗对李之的一番忽悠信之确凿。

更关键的是,唯有他这等君王层面,才更对祭祀黄帝陵行为有深层次的理解,因而对于李之的建议方能有深刻体会。

但面对着太子李显,高宗绝不会把李之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说出来,毕竟他是下一代君王,而高宗特意点出李之不会主动参与政务,也是在提醒李显,并借此将其将来可能对李之的怀疑早早剥离开来。

李显再是执政能力不强,皇家优良血统之下的智商可是很高的,哪里还分辨不出父亲对于自己的点拨。

实际上李显从未认为李之会对将来朝政有染指之心,盖因在他的意识里与武则天类似,同样认为李之性格特点里的的愚忠性质。

这没有什么新鲜的,历朝历代都会出一两位这样的愚忠忠良臣子,这类人对他人来讲有些忠诚过逾后的偏执了,但对高宗的继位者而言,就是相当靠谱的可信赖之辈。

无论高宗还是李之,用意就在刻意给李显施加这种深刻烙印,这样才更有利于李之的今后行事。

也正因有了李之的存在,才能让高宗如此放心的离开这个世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