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唐朝生意人> 第六百六十八章 屠苏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六十八章 屠苏酒(3 / 4)

这些女子对于将时新海鲜当做饺子馅,产生了极大兴趣,往往包上几个,就会放到锅里煮熟品尝,美名其曰,要为大唐的饺子,留下富有创新能力的西域人的聪明智慧。

很可惜,试过了几十种馅料调制后,虾仁就成为唯一的海鲜水饺。

冬菇马蹄牛肉饺、羊肉饺重新成为主流,至多再包上些素馅,但流水线般作业,也使得她们兴奋头大减。

实际上客栈后厨那里另有准备,让她们在厅堂参与进来,也就图个客人们高兴而已。

这些滞留在工作岗位上的厨子们,李之另给了几倍的工钱,他们还是很卖力的。

罗浮山一行人是在弥睿等人来到后不久出现的,自然带来很多礼物,三十几个人,礼品就占了五辆马车。

主要还是山货居多,再就是两车的屠苏酒,即使在白酒出现之后,南北大唐民俗,过年少不了它与椒花酒。

在当时,春节是大唐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无论离家多么遥远,天各一方的游子都要与家人团聚,共同辞旧迎新。

除了吃年夜饭、放爆竿外,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全家喝屠苏酒、椒花酒,以防瘟疫,同祝吉祥、康宁、长寿。

相传,屠苏酒是汉代的名医华佗创制的,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

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据说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

因为孙思邈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

李之曾问过孙思邈,被他一笑了之,更没解释什么“屠苏屋”,但饮屠苏酒这种很别致,又近乎风雅的风俗,一直延续到后世的现代。

自古到今,即使不会喝酒的人,在年夜饭的时候也多少喝一点。

当然,年夜酒主要有“葡萄醅”、“兰尾酒”、“椒花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在这些酒中间,流传最久、最普遍的,还是屠苏酒。

后来习得炼丹术,李之方知屠苏是一种草药名,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苃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

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