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表态的不是那些二三品的高官,而是因连夜出逃拜谒,得到朱棣赏识,刚刚升任翰林院侍读的解缙。解缙高声道:“燕王殿下的确应该顺应天命,早日登基称帝!我们翰林院的人愿为劝进出一份力,起草一篇文采斐然的劝进表!”
解缙的两个江西吉水老乡,胡广和吴溥拍了胸脯:“我二人愿与解兄一同起草。”
翰林院三杨,修撰杨荣、杨士奇、杨溥亦表态愿一同起草劝进表。
朱能大笑道:“哈哈,所以说啊,要成大事不能没有舞文弄墨的文人!起草劝进表的事,就交给你们翰林院来办吧。”
方孝孺却冷笑一声:“呵,我方孝孺是翰林院的掌院学士!解缙、胡广、吴溥、杨荣、杨士奇、杨溥,你们都是我的下属。我作为你们的顶头上司,劝你们一句——要点脸吧!不要让读书人的气节尽失!先皇尸骨未寒,你们却急着卖弄文笔,在新主子面前邀功?你们跟摇尾乞怜的狗有什么不同?”
朱能大怒,直接抽出了腰间的佩刀:“方孝孺,你放屁!信不信我一刀砍了你?”
张玉的儿子张辅却拦住了朱能,他压低声音对朱能说:“朱都督,您忘了道衍大师说的话了嘛?方孝孺杀不得。退一步讲,就算杀也得殿下亲自下令啊。”
朱能无奈,只得将刀收回刀鞘。
方孝孺指着一众降臣,高声骂道:“你们这群勋贵、官员,全都是软骨头!我不齿于跟你们站在一起。告辞!”
说完方孝孺拂袖而去。
常歌听了方孝孺的话,心里不是滋味:方学士骂的好啊。我常歌也是个软骨头。奈何大事已定,只有做个软骨头才能为百姓谋福啊。
大厅之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李景隆连忙打圆场:“方孝孺是个大忠臣。他愿意给自焚的先皇殉葬咱们管不着。劝进是必行之策!解缙,写劝进表的事就交给你和翰林院的人了。劝
。进表嘛,文采斐然倒在其次,主要是得有理有据!”
解缙道:“曹国公放心。此事包在我的身上。”
朱能道:“还有没有不愿意与我们一同劝进的?此刻可以走!我绝不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