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双双放下筷子念道:
北风枯朽来,唉声互悲鸣。
可怜有贫者,天杀无曲情。
意劝莫笑雪,多有饥雪吟。
只为灾民故,至晓竟不平。
众人听了都默然,探春道:“果然是好诗,我们吟雪是风花雪月,他却是心怀饥民。”
凤姐儿问道:“这诗是何人写得,你家虽然没有妹子了,我家却有许多。”
一时姐妹们都羞得垂下头不言语,杨双双道:“听闻是今科的探花郎,好像是郑氏子弟。”
史太君闻言奇道:“是丰安的郑氏?”
杨双双点头,一脸疑惑得看向她,贾母笑道:“他家的子弟都是不错的,以前我在金陵时,和甄家的三夫人关系最好,她就是郑氏女,她们家没有一个人不夸她的。”
凤姐儿笑道:“唉哟,这可是有缘了。”
探春也道:“既然如此,今个儿咱们吟雪,也不可一味讲雪景,也是要言志的。”
史太君等人用完膳,杨双双服侍她们喝了牛乳茶暖胃。
这会儿姐妹们的诗已经写好了,这回却是宝琴、探春两个拿了魁首,因宝琴跟着她父亲在外游历,见多识广,所以颇为感触。探春却是敏感心思,也写得丝丝入扣,其余姐妹都是闺中小姐,哪里知道贫民生活,故而平平。
落了尾的是宝玉,他因不喜,胡乱应付了几句,被姐妹们罚了去栊翠庵摘红梅。
如此这日的诗社便结束了,杨双双看着那株开得分外妖娆的红梅,心道虽然只提了那位郑氏子弟几句,倒也不过分着急,只留个引子在这里,总是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