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泰专心致志发展天津甚至整个幽州的农业,让自己彻底摆脱对粮食不安感时,沧州刺史薛大鼎派人前来,希望能借助天津徭役修建沧州境内的水渠。
“薛大鼎成为沧州刺史了吗?”李泰抓了抓脑袋,倒有几分发蒙。
“燕王,您认识这位沧州刺史?”李淳风看着李泰惊疑的样子好奇道。
“嗯,当初在高陵共事过!”李泰点头。
毕竟自己总不能说就是你没机会修建的郑国渠,这位沧州刺史参与了。
怎么样,你羡慕不羡慕,高兴不高兴……李泰怕被打!
“既然燕王与其相识,不如便是让其使者,前来说说也就是了!”李淳风道,
“毕竟燕王您有沧州的行政之权,薛刺史前来向您借人,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好!”李泰点点头,很快便把这使者叫进来。
薛大鼎的使者开口道,“在下沧州录事王有方,奉沧州薛刺史之命向燕王求助,在下有一封薛刺史手书,请燕王过目!”
白鹤过去从使者手中接过手书,打开后送到李泰手上。
李泰看着薛大鼎手上的这一份手书,到底明白了薛大鼎的意思。
因为薛大鼎是跟着李泰一起建设过郑国渠的,见过郑国渠的工作效率。
自己到了地方,组织下徭役,无论如何都到达不了修郑国渠时,高陵徭役的效率。
尤其杜如晦与马周两人带着天津徭役一路干活过来,基本上都按照着杜如晦与马周两人的规划,把大运河说清理也就清理了开来,让薛大鼎看得更羡慕了。
所以,在杜如晦与马周两人继续去下个州修缮时,薛大鼎派人送着书信过来了。
正常来说,一个州县的刺史与刺史之间是不能私下里往来的。
薛大鼎甚至不能派遣人手去幽州地界,但谁让李泰有幽州周边数州城市的内政管理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