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请大王赐教!”马周倒有几分意外的看着李泰疑惑道。
“褚遂良的江南学府,如果想完全按照农业学府的形势培养学子,没个几年怕是很难培养出足够规模的人才。
有的时候稍微缓一缓,把北边的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也是好的!”
李泰对马周从容道,“你若有空,可以派人去打听一下,江南分校的学子数量!”
“哦?”马周听到李泰的话,倒有些发愣,因为在看看来高陵的农业学府现在每年能够供应的人才差不多有两千人了。
虽然这两千人被各种人瓜分,真正落实到《漕运计划》上的也许还不到五百人。
但幽州分校与江南分校,两个合起来有个五百人不过分吧。
事实上是,江南分校想要培养两百人去做小吏是很难的。
因为如果他们招募的学子有钱,那么他们的目标肯定是去做官,谁会对农官或者津口的津管津吏感兴趣。
而没钱的话,那就要自己补贴,想象李淳风与海军合作也就只是一年培养了两百多学员。
就算褚遂良是余杭的大户,当想要把这学府开好,也是需要钱的。
反正李泰也不知道褚遂良到底舍得砸下多少钱来,但想来这也不可能无节制的。
说实话,想一想杜如晦为什么大冬天的来幽州,甚至答应下自己先修路,后修水渠。
某种程度上来说,杜如晦也是希望能多给江南学府多些时间,让江南学府培育些人才来。
还是那句话,哪怕是李泰提出了《漕运计划》,但总不可能整条运河上下都是从农业学府出来的人,那到时候这条运河不就是完全被李泰掌握了嘛。
现在因为李泰被封为燕王又是幽州刺史,所以幽州分校肯定跟李泰有千丝万缕联系。
这样的情况下,自然需要江南学府加把劲,快点把人才给培养出来才行。
这也是杜如晦丝毫不着急的原因之一,毕竟这事情上的确需要拉江南分校一把!
“不过,如果杜相找你要我帮忙,就想办法帮我挡一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