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李泰为什么只提供原理,而不直接提供技术,很显然,李泰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证道法的正确性。
因为没有什么比自己亲手做实验证明一件事情更让人印象深刻了。
与之相比,儒家经典的各种学说,不论是哪一派都没有这般的直观与清晰。
毕竟所谓的辩经,更多得是看个人的思维逻辑能力,以及背后的政治势力,而不是这一门学说到底是不是真的正确。
但现在燕王拿出这种证道法,那就先证明这条道是对的,再用这条道在现实中展现出来,然后彻底的得到证明。
这种东西跟一个人的逻辑思维没直接关系,跟身后的政治势力没有关系。
因为这法则就是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甚至越是聪明的人,反而越是会证明它的正确。
这种东西,不是说想要打压就能够打压的,因为它是客观存在,那随着时间流逝,终究会有人把它翻出来进行翻桉。
至于这些打压的家伙,怕是会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杜如晦想到这里,却是感觉到一阵头疼,再抬起头看着李泰说道,“燕王,您来幽州是早有谋划的吗!”
“这怎么能说我呢,还不是你们硬是让我就封的!”李泰看着杜如晦说道,
“只不过,也许就算是你们也没有想到我就封这般遥远的边境之地吧。”
李泰笑了笑继续道,“也就只有这种边境地区,异族与汉族融合,能轻易接受多种学说。
这才方便我把有关证道法的理论进行完善与实践,否则若在长安高陵地区进行传播,怕是孔县男,以及其他的儒家大儒都不会放过我啊!”
杜如晦听到李泰亲口的确认叹了一口气,道,“燕王没必要如此,儒家……”
李泰看着杜如晦说道:“我知道,在我就封后,儒家应该就不会特地的针对我。
顶多就是将来写史书的时候,稍稍污蔑我一下。但我又何必受这污名呢,战就是了!”
杜如晦听到了李泰言语中的决断,叹了一口气,也不再多说什么。
毕竟杜如晦不是那种迂腐书生,李泰的所做所谓只要不危害大唐根基就好,而且看起来若是燕王的证道法能够多出几种能与晒盐法媲美的技术,那儒家经书变一变也不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