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他胆小不能冲锋陷阵,怕死,这一点他不如韩信。
搞后勤,他懒惰,不能适应招来呼去的办公节奏,这一点他不如萧何。
他跟刘邦之后从来没有干过什么具体的事情,可以让人铭记于心的事情,除了闲还是闲,只在几个关键点上出了几个关键的主意罢了。
所以后来刘邦论功行赏,他只得了个县级侯而已。
后人吹捧他说他不要,你光想要谁给你吔。
别人前线打仗,你后面睡大头觉,别人血战沙场生死不顾,你后台享福,等到天下打下来你还想得大头,好事都是你的了。
他是遇到明主刘邦了,还能弄个县域侯做做,继续享受睡觉的清福,要是遇上项羽,说不定一脚踢出朝堂了呢,再不然吃上一剑也未可知。
再说刘伯温,也就民间把他吹得神乎其神,说他“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这家伙你也别认为他真的有民间所吹的那样神乎其神,其实他也毛病多多。
早在元朝时他就当过官,他当官时多事,老爱揭发检举别人,得罪不少人,后来弄得官都做不下去,到元末逢乱世遇上明主朱元璋了,才能才得以发挥。
但这家伙太过聪明,只嫌他有能耐,好像能前知八百年,后知一千年似的,你知道当你知道太多时连主子都会嫌弃你,最后被朱元璋派胡惟庸给毒死了,连主子都不放心你的聪明时,你还不如糊涂哩。
你不是会算吗?为啥皇帝要毒死你?你算不到吧,算不到还要跑到皇帝跟前禀告说喝胡惟庸的药感到不适,结果朱老板听了哈哈一笑,不了了之。
你不是能耐吗?让你到阴间给阎老板出谋划策去,你太聪明了,阳间不用你了。
这嘴也就是遇上朱元璋,否则也就是个地坯,流氓,黑社会的参谋长而已,也就是《水浒传》中吴用的下场。
为啥?
这是印需官生的缘故。